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8月   作者:范林芬
[导读]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课堂讲解、课后练习当作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对于预习的重要性却视而不见,对学生进行预习的方法指导更是少之又少、凤毛麟角。这样就把课堂教学的重任全交给了教师,学生从来不会带着问题进课堂。久而久之,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慢慢减退,学习效果降低。下面就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做一简单论述,希望给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范林芬   四川省隆昌市石碾镇中心校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课堂讲解、课后练习当作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对于预习的重要性却视而不见,对学生进行预习的方法指导更是少之又少、凤毛麟角。这样就把课堂教学的重任全交给了教师,学生从来不会带着问题进课堂。久而久之,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慢慢减退,学习效果降低。下面就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做一简单论述,希望给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课前预习;小学数学;有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8-216-01

        预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数学课堂上的听课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在优化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督促学生进行预习时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譬如,部分教师没有重视变化预习的形式与内容,也没有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只是在留作业的时候简单提醒。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许多学生都没有明确预习的重要性,在完成教师留的预习作业时,也只是敷衍带过,预习的效果也因此差强人意。那么,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体应该怎样有效进行课前预习呢?
        一、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没有经过有效的预习,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进行讲解,很多学生并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与厌恶的情绪,随着疑惑越积越多,新知识消化不了,教学效率自然就会降低。而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上课要讲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将一些不懂的内容记录下来,上课的时候与同学、教师进行探讨,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直接向学生灌输现成的数学知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比较被动,只会记笔记,并没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课堂氛围也会比较沉闷。而经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讨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所有学生都会参与进来,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有效实践
        (一)精心设计预习内容
        如何根据小学生特性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预习内容,促进预习的有效性,十分重要。总体来看,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是建立在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教师的有效指导上的。因为,低年级的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使得他们都有一种“优先意识”,预习了之后,浅显地认为自己全懂了,在预习途中一知半解,也许还会产生了一些偏差。而四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上都会达到一个新的标准和层次,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水平和概括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


因此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预习内容。教师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遵循发现问题、注重反馈、把握起点、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设计预习内容时预习提纲不可少。预习能力要靠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培养,因此可以从预习提纲开始。最开始教师可以在布置预习作业的同时给学生一个课前预习提纲,让学生在课外能够边看书边解决提纲里的问题,一段时候后再让学生自己写一些简单的预习提纲。通过这样的培养,相信很多学生的预习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把握重点,理清预习思路
        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过程,只有学生解决了重难点问题,才是真正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借助课前预习的机会,要着重把握学习重点,帮助学生理清预习思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分数乘法”时,分数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而分数乘法运算更是难上加难。对此,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先从了解分数乘法的应用意义着手,再由浅入深地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结合练习题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为课上更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法则解答问题做好铺垫。
        (三)采用多样化的预习形式,保障学生独立学习知识的时间
        由于小学的数学知识比较浅显,数学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与内容比较有限,单单让学生根据教材来进行预习,会导致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感到单调,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预习指导课上,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和拓展预习课教学内容,并且对课前内容的形式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教学内容上看到创新点。不少教师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就是仅仅照搬书本内容,才无法发掘课前预习指导课的趣味性,学生自然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这对学生和教师来讲,存在时间浪费和敷衍教学的可能。例如,在教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部分的知识时,首先让学生根据引导展开预习,在前一节课下课之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是怎样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随后,又为学生布置了以下的计算作业:48+20=?49-20=?800-600=?700+100=?让学生在课下时间,一边预习一边完成这些计算题。
        (四)关注学生预习中的质疑环节
        每个学生在课程预习前都会发现一些问题,而且会产生很多的疑惑点,然而这种疑问都会在课堂上解决,这就是课堂中所谓的质疑环节。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可能都会有质疑的环节,这时候教师要抓住质疑的时间和问题,要给学生在重要的环节留有质疑空间和时间。比如,在讲授新课程时,在一些相对困难的环节,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组内选取一位代表,说出在预习时发现的问题,让其他小组的成员来回答,教师以侧面为导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氛围更加激烈。
        结语: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重视课前预习,不但有益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更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师有目的的开展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欢.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94.
[2]褚金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87-2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