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8月   作者:肖梅兴
[导读] 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加大留守儿童教育重视程度,提高教育质量十分重要,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研究、不断钻研、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户籍制度与体制改革出发,消除留守儿童产生的外因,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肖梅兴   广西蒙山县西河镇大塘中心小学  546700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加大留守儿童教育重视程度,提高教育质量十分重要,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研究、不断钻研、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户籍制度与体制改革出发,消除留守儿童产生的外因,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8-211-02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性格、品德、心理、学业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分析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地解决对策,发挥学校、政府、家庭的重要作用,加大教育力度十分重要,是提高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1.心理扭曲。留守儿童的成长缺乏亲子间的互动与交流,亲子间存在距离感。由于留守儿童想要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渴望特别明显,因此留守儿童往往比较多愁善感与敏感,这也就造成他们成年后,更容易出现自闭、抑郁等,严重影响个人的发展。亲情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对父母不理解,怨恨父母,严重时甚至是仇恨父母,再加上留守儿童与父母间的交流沟通较少,情感交流就更少了,长时间下去会增加留守儿童的生活困惑,极容易造成留守儿童敏感、孤独、寂寞等消极情绪,极易导致留守儿童误入歧途,大大增加社会负担。
        2.性格缺陷。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时间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细致、全面的照顾,而儿童时期对于父母照顾的渴望极为强烈,若是不能得到悉心呵护的话,就会导致留守儿童出现焦虑、压抑等不良情绪。儿童时期养成的行为习惯与性格深受周围亲近之人的影响,留守儿童得不到服务的关心与陪伴,也就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也就无法引导留守儿童的思想变化与行为习惯,也就导致留守儿童极度缺乏主见和安全感。而整个家庭的老人在承担养育照顾留守儿童的责任,一味地给予溺爱,养成留守儿童的孤僻、自私的性格。
        二、农村留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策略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
        学校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与发展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要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学校要成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组,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将他们不良的心理扼杀在萌芽阶段。其次,要建立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不是指心理健康教师的电话,而是指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的电话,学校可以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电话公布给家长和学生,由于每位学生喜欢的教师不同,倾诉的对象也就不同,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安慰,有利于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
        2.提高社会的重视度
        农村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薄弱地位,因而整个社会需重视农村教育,以弥补农村教育中的不足,特别是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以保证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国积极推行大学生下乡支教的政策,以求通过高素质、思想先进的大学生帮助留守儿童消除心理阴影,解决心理问题。大学生在下乡支教的过程中,会选择多样化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心理、智力以及思想等的健康成长。
        3.强化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心理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背景,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好的关爱,也是最好的启蒙教育。如果父母无法给予陪伴,那么其他理由都是空谈。但是,在现代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生活压力迫使很多农村父母必须外出务工,这就会牺牲掉陪伴孩子的时间。针对这样的情况,外出务工的父母应该在现有的条件下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仅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与孩子进行心理和情感沟通,使孩子能感受到父母超越空间的爱。父母可以经常通过电话、视频、语音等方式与孩子交流。这样不仅能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慰藉,缓解其不安全感和无助感,还能从父母的交流中对自己形成更加深入地认识。父母也可以将自己外出务工的辛苦经历讲给孩子,使孩子能真正体谅父母,明白生活的不容易,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4.取得社会的帮助和服务,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他们的年纪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被社会不良的风气所感染,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取得社会的支持与帮助,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虽然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地,但社会也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整治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打击非法营业的网吧和一些娱乐场所,从根本上改善社会对学生的精神影响,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良好的精神熏陶。另外,想要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政府的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相关部门应与学校共同承担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责任,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扶持机制,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5.强化沟通,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沟通是心灵的桥梁,尤其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缺少父母在身边的关爱与陪伴,很多学生的心声无人倾诉,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疑是会造成一定影响的,而沟通的目的就是了解,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教师可以从沟通入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这样才能打破教育瓶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首先是教师可以多花一些时间陪伴留守儿童,让学生在这一成长黄金时期,可以感知到有人在关心他们,从而在他们的心中种下阳光的种子,体会属于他们童年的快乐。其次是在沟通之中传授经验,孩子就像是一种白纸,教师手中的画笔决定这学生的成长颜色。因此,教师能够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将是自己的经验或者知识传达给学生,更有助于学生走向成熟,健康发展。
        6.关注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今人说:“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是恒古不变的,而对于很多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家庭之中由于受到落后的重养轻教思想影响。因此,往往对学生的学业不够重视,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出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关注学生学业,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地提升文化知识掌握程度。对此著名的教育学家爱尔维修曾经说过,教育平等,后天教育决定学生的成长变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自身的教育职能,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可行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将学生的精力与注意力都转移到学业之中,让学生以学习为寄托,在知识学习的海洋之中进步成长,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一个群体,留守儿童的教育将直接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针对留守儿童普遍表现出来的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解决,具体来说,强化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要教育功能,将社会力量进行有效整合为留守儿童搭建爱心平台,从留守儿童自身角度加强心理素质。通过本文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希望能为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曾世浩.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05)
[2]尚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5(08):124.
[3]史晖,王德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5(09):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