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8月   作者:郭斌
[导读] 在语文求学过程中,学生要掌握的第一个技能就是阅读能力,从书上的字里行间汲取所学的知识,从文中的只言片语领会深意,阅读的习惯将会陪伴学生的一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语文学科。当今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度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行之有效的科学指导。

郭斌   湖北省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  445000
【摘要】在语文求学过程中,学生要掌握的第一个技能就是阅读能力,从书上的字里行间汲取所学的知识,从文中的只言片语领会深意,阅读的习惯将会陪伴学生的一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语文学科。当今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度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行之有效的科学指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下 小学高年级 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8-158-01

        引言
        阅读教学是践行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方法,所以做好阅读教学设计创新阅读课程,在助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阅读教学虽然是不可或缺的途径,但是却并没得到应有的关注,导致阅读教学和核心素养培育脱节。对此,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必须调整思路,分析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要求,同时评估小学生在阅读能力以及核心素质发展方面所处的层次与内在发展规律,以便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建构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推动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课前准备指向核心素养培育
        课前准备环节是教师要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需要着重把握的部分,考验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对核心素养教育的整体驾驭力。做到在课前准备方面指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教师增加知识储备,在准备环节下足功夫,积极补充语言、审美、文化、思维等的学习资料,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供良好保障。所以语文教师要积极补充与核心素养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技能,进行知识更新,以便在课前准备阶段进行充分发挥,为学生在阅读当中增加积累和收获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题临安邸》这首古诗时,要重点培育学生审美与文化感受素养,教师需要在课前细致分析七言绝句独特的体裁特征,明确这种体裁,在押韵、粘对、吟诵等诸多层面的要点,以推动学生审美素质发展。除此以外,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层次,教师还要在课前收集南北宋变迁过程和作者相关的文化故事等等,切实利用文化信息挖掘增加文化积累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文化素质,在课前准备环节,积极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二、合作交流带动语言思维创新发展
        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式开始系统的语文学习,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并逐渐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因此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要在合作交流中带动语言思维的创新发展。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课文结构进行分析,理清课文的基本线索,线索清晰了才能够进行深度学习。还是以《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教学为例,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文章围绕“回忆”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这样,学生就会整理出“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三部分。其次,教师要针对重点环节,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例如,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三个时间段内父亲的主要对话、表情态度等可以形成表格,在表格对比之中,观察父亲的品质与态度。最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侧面分析,组织学生交流探索“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三个时间段内母亲、法官、宪兵等次要人物的表情态度都体现出了哪些行为与思想。总之,教师要通过合作学习来组织学生从文章结构出发,进行人物分析、情境分析或者是景色描绘特点的分析,在这样全面的合作交流探索下,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将会更为透彻,能够从线索出发,分别从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进行分析,提升了文学思维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阶段,如果学生自身不是发自内心想去学习,那么对阅读也就不会投入那么多的精力,这就要求老师能通过自己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保持对阅读的兴趣。比如:积极开展个性化的语文活动,让学生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轮流上台朗读展示,教师可以在阅读方法上指导如何体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和朗读形式上运用个别读、齐读、分角色、引读等进行训练;默读如何做到要求与效果上合一;指导预习浏览、质疑、复述、背诵的方法与运用策略等。
        四、深入挖掘形成审美与文化的传承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要深入挖掘阅读材料,形成审美与文化的传承教育格局。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之中处处有美,包括语言美、人性美和技巧美。例如,在学习了《草原》之后,学生很容易理解文章的语言美、文字美;学习了《那个星期天》之后,学生很容易理解人性之中的母子情深;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之后,会理解原来简单的日记形式也是一种写作技巧。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善于发现这种文学美背后的文化传承,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的《那个星期天》的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失望、期盼的感受,然后体验文中“妈妈”的辛苦与看到“儿子落泪”后的表现,感受母亲的不容易与浓厚的爱。进而进行文学拓展,请学生思考关于母子之爱的文学作品有哪些,有深刻印象的来说一说情节。在这样的深度拓展下,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母爱的歌颂有了深刻的体会。总之,从书上的字里行间汲取所学的知识,从文中的只言片语中领会深意,阅读的习惯将会陪伴学生的一生,尤其是在学习一门语言时,阅读审美与文化传承显得更为重要。
        结束语
        阅读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措施,精心设计阅读活动,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把核心素养融入到阅读教学当中,是教师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必要举措。语文教师要在正确把握高年级学生阅读发展要求的情况下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阅读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茂兴.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思考[J].家长,2020(23):69+71.
[2]张庆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9(52):27-28.
[3]罗昭利.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8):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