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叶圣陶思想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6月   作者:潘日堂
[导读]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读写教学进行了明确指示,在教学中需要借助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语言,增强学生语感,以及读写方法的掌握。叶圣陶思想和语文课堂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口语能力等多元能力,升华学生审美情趣。

潘日堂   江苏省兴化市临城中心校  江苏  兴化  225700
【摘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读写教学进行了明确指示,在教学中需要借助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语言,增强学生语感,以及读写方法的掌握。叶圣陶思想和语文课堂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口语能力等多元能力,升华学生审美情趣。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叶圣陶思想;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6-039-01

        叶圣陶先生,既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为语文教学领域的奠基人。他的教育理论体系,不仅适合当时的语文教育环境,还符合当下语文新课改的要求和内容。本文分析了语文读写结合中叶圣陶思想的概念、意义和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策略和方法。
        一、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叶圣陶思想概念分析
        叶圣陶思想,其实并不是中具体的思想,而是其教育论述的总和。[1]他认为在教学中思想、语言和文字练习应该是连贯的,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需要深入把握课文内涵,获得阅读心得,升华情感价值,最终实现自主阅读、独立创作的目的。
        从而语文教学来看,叶圣陶思想的渗透,能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逻辑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魅力,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从而高效快速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从学生核心素养成长角度看,叶圣陶思想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读写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仿写、拓写、改写的过程中,建构写作系统,掌握写作方法,获得更多的乐趣,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应用叶圣陶思想的意义
        语文知识学习,就是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阅读和写作同样如此,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加深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深度,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叶圣陶思想可以给教师教学模式、观念提出指导,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构建智慧读写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技巧,充分发挥出语文教学的价值。[2]语言,是人类学习动力源泉的体现,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能够完全带动学生的活跃度、积极性,在应用语言的过程中,满足内心情感需求和成就感,让学生重新定义学习的概念,主动、自愿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努力学习知识,从而教材中汲取养分,完善学习态度,健全人格思想,明确人生目标和理想。
        三、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叶圣陶思想应用现状分析
        在漫长应试教育的侵蚀下,大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学都存在读写结合落实不彻底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阅读和写作的分堂相授,严重影响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生成,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时候“谈语色变”,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达到降低了汉字、文学的传承和弘扬,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存在的问题就是为读而读。鉴于我国教育体制,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会接触到语文学科,通过由低到高的过程,完善学生的语言系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但是,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会将课文进行分段教授,借助段落大意,让学生明白文章内容和情感表达,看似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而实际上学生并不能掌握深层次的内容;
        最后,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就是“以写促写”。教师在课堂中,在借助一些旧事物、旧题材的内容为基础进行写作教学的同时,也会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但是,忽略了写作需要真情实感,而叶圣陶思想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提高学生读写活力,完善学生核心素养。
        四、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应用叶圣陶思想的策略
        1.注重教材挖掘,写作基于阅读
        在教学当中,教材是教师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工具。阅读和写作是语文两大构成要素,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拓宽学生视野,完善学生情感,让学生在短期内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3]但是,人天生只具备学的能力,没有用的能力,写作同样如此,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模仿他人的写作手法、内容,逐渐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思想,从而获得写作技能。写作基于阅读就是这个道理。教材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书籍,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深挖教材内容,构建学生专属写作结构,加深学生体会和感悟,以读促写,推动学生写作能力发展。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阅读过的人都知道里面有很多优美的语句,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春》这篇文章主要写南方初春时候的景象,主要描写了春花、春草、春雨和春人,为读者构建了一幅秀美春光图。通过阅读全文,不仅可以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而且仿佛这些景象就在眼前一般,这种效果主要得以朱自清先生对春物特点的准确把握。


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优美句子进行反复阅读,之后,鼓励学生进行仿写,逐步掌握景物特点的抓取方法和描述方法。
        同时,文章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写作手法。写作手法的应用能够为学生的作文增彩添色,使其内容不再空洞和乏味,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手法举例,过于简单且没有美感,学生不容易掌握其精髓,而在阅读《春》这篇文章后,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写作手法“理论”,从而大大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的,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感悟文学美,提高美育水平,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2.强调实践历练,写作反哺阅读
        无论是写作水平,还是阅读能力,都需要学生进行长期的坚持实践,而不是长时间练习。[4]一些教师为了提高质量,常常会采用“书海战术”,或是集中写作,这种方法能够在短期获得效益,但是并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控制好实践课程的时间,做到理论、实践平衡发展。写作,一直都是学生头痛的问题,归根结底,一是学生基础差,二是教师方法差,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思维、视野、观察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叶圣陶先生“实践历练”思想,通过写作反哺阅读,实现读写有机结合,重新整合教学模式、策略。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写作教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课前由学生进行写作,一部分在课后由师生进行评价。在课前进行写作,这里的写作并不是盲目地进行写作,而是根据新课内容进行创造,如学生在学习《桥》这篇文章前,可以以“桥”为题目进行写作,篇幅不要太长,便于后续课程的开展,当学生在学习完《桥》这篇文章后,会形成一个全新的概念,《桥》中并没有对具体的桥进行描述,最多也就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一句简单地形容,并没有说明桥的长度、材质、建造时间等内容,更多的是一种意象中的桥、生命之桥,如“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课后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桥”和《桥》进行对比,能够发现自己写作内容和文章内容的区别、差距,继而调动学生对文章深度的兴趣。同时,当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多元评价,有的学生对桥的描写不够详细,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并推荐一些关于桥详写的文章,培养学生坚持阅读的习惯;有的学生采用了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但是,整体内容并不和谐,教师需要给出指导性评价,结合实例,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手法。通过课前+课后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改变学生对待阅读的态度,学会运用鉴赏思维、方式进行阅读,实现学生从浅读到深度的转变。
        3.融合相机诱导,提升读写思维
        相机诱导,是叶圣陶先生主推的教育思想之一,它的本质是通过条件、时机的创造,引导和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由外到内的“灌输”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和谐、活跃的环境中,由内到外的获得知识、提升技能。
        例如:学生阅读完《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后,对个别句子无法理解,如“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众所周知冬天会结冰,尤其是北方地区,而济南同样属于北方地区,但是,它的冬天却没有冰冻现象。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或是原因,从而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5]不过,这种做法并不能让学生对答案形成深刻的印象和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趵突泉”等相关文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从而将问题的答案吃透消化。叶圣陶先生,在教育领域的贡献非常突出,尤其是在他的观念中,教师是通往正确答案的桥梁,而不是答案的兜售者,相机诱导方法的应用,需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学情非常清楚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科学引导、合理疏通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阅读的内涵和层次。
        同时,学生写作能力、兴趣的提升,同样需要教师的疏导和引导,全面认识教师的职责和作用,从“教”学生的模式中跳脱出来,形成教学生“学”的教授模式,看准机会,帮助学生 掌握“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实力和能力,结合问题导学法,构建“学—思”循环模式,让在学习中生疑,在思考中理解,巩固写作基础,强化写作思维。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叶圣陶思想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借助叶圣陶思想,能够极大地提高读写结合教学效果,改善学生对待语文阅读和习作的观念,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但是,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拥有众多优秀教育思想,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创新,将更多的教育理论融入到教学工作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价值观念的形成,早日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栋梁。
参考文献
[1]邢秀霞. 读中悟写,以读促写——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尝试[J]. 中华辞赋, 2019, 000(002):P.67-68.
[2]汪德兴. 巧用微课优化小学语文中段读写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20):P.237-237.
[3]杨位锋. 小学语文课文思考点及其操作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在课改中的指导与运用[J]. 山东教育, 2019(4):28-29.
[4]郁新兰.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25).
[5]叶裕兵, 刘小兵. 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渗透[J]. 基础教育参考, 20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