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旋律中浸润心灵 在劳动中体验成长——音乐、语文与劳动课程深度融合案例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任丽
[导读] 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通过音乐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在优美旋律中,走进文本深处,感悟劳动精神,通过实践活动,感悟新时代劳动内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轻松学会劳动技能,养成劳动的习惯,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达到既陶冶情操,又“智教与劳

任丽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程集镇王湾小学
【摘要】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通过音乐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在优美旋律中,走进文本深处,感悟劳动精神,通过实践活动,感悟新时代劳动内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轻松学会劳动技能,养成劳动的习惯,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达到既陶冶情操,又“智教与劳育”并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10-02

        创新背景:教育部明确指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将音乐艺术、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是“智慧育人”新创举。
        随着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开展,音乐剧编排演出是必不可少的,挖掘教材资源进而整合创新,是一个新的方向。
        思路与方法: 本案例将探索通过音乐剧课本表演的形式,结合小学语文劳动教育篇章,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深刻理解文章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价值观的教育及劳动习惯的培养、劳动意志的磨练。让传统劳动文化植根于学生心中,让劳动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并对这种新型的教学融合方式和方法进行宣传。
        一、探索融合之“基”
        (一)、寻保障。
        领导的支持。教育局及学校领导科研意识浓、教育科研的组织实效性强,在基层学校案例的实施和研究过程中能及时给予业务上的指导和帮助。这些为本案例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整合教师业务素养。我校案例组成员具备很好的语文素养,与具有音乐、表演专长的牛梅梅老师合作。不仅使我校案例组成员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及音乐创编表演技能,还可以促进案例实效的宣传。这是完成本案例的有力保障。
        (二)钻教材
        钻音乐教材,研乐理知识,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适合学生、适合教材的乐曲,收集并整理在语文教材中弘扬中华劳动传统文化的篇章。研读文本内容,深化语文要素,落实劳动教育,感悟劳动乐趣,传承劳动精神。
        (三)、研方法
        1.学创曲谱,仿编童谣,舞动肢体的方法。首先,钻教材,根据文本内容要,寻找合适音乐素材,创编曲谱, 创编儿歌,其次,研究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融合劳动教育,寓教于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传统劳动文化的魅力,走进传统文化。引领儿童走进生活,体验劳动。再次,通过三者的有机融合,深化文本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文化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劳动文化精神。
        2.借鉴语文与舞蹈融合的研究,然后设计创编音乐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方法,创新三科融合新路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用歌唱技巧与肢体劳动有机结合,表演文本内容。
        二、实施融合之“程”
        案例一:《小兔运南瓜》  在教学《小兔运南瓜》口语交际时,例如,选择南瓜成熟的季节,让学生走进农田,看着南瓜,在老师的引导下,试着为儿歌《拔萝卜》歌曲填词。运南瓜,运南瓜,嗨哟嗨哟运南瓜,同学们,快快来,我们一起运南瓜......,然后教学生怎么摘南瓜,抬南瓜,运南瓜,同学之间,相互观察运南瓜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边唱边劳动,在欢快的韵律中孩子们学会了劳动技巧。紧接着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搬运南瓜口语交际训练:我们运南瓜,首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干什么,看着自己运回家的南瓜,心里感受到什么。除了运南瓜,同学们还可以晕什么?(运红薯、运玉米、运花生等)举一反三。教师相机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肯定和鼓励,从而进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的果实最甜蜜,劳动的样子最美丽的教育。接着进行《运南瓜》情景音乐课本剧编排。一节课下来,不仅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音乐欣赏与歌唱,还激发了孩子们的劳动热情。
        1.教学二年级语文《邓小平爷爷植树》时,在歌曲《春天的故事》声中,以植树节为契机,让学生进行植树劳动,挖坑、栽树、施肥、浇水、修枝剪叶等进行护理。在植树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你看,他已经是81岁的高龄,"汗珠布满额头,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的那份认真与执着,让人感觉他不仅仅是在栽树,而且是在种下一个心愿,在用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劳动中,感受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美好愿望。
        图为在音乐声中,同学们植树活动。
        2.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乡村四月》的描写春忙时节,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时,我让学生先了解春忙时农村的主要有哪些劳动,实地探访了解春忙对于一年劳作的意义,从而对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再做更深入的探究。教师为学生创编曲谱《乡村四月》进行视唱,学生练习吟唱诗句,并根据古诗情景编排音乐课本剧《乡村四月天》孩子们模仿家长种瓜种豆时的动作,插秧除草时的姿势,和着节拍,边唱边做。手脚并用,在音乐中,甜美的歌声、搞笑的姿势、愉快的神态组成了一幅生动优美的画卷。”劳动愉快吗?“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激情澎湃回答愉快。我们把劳动搬进校园吧。引导孩子们进行校园卫生打扫。观察并创编洒水、拖地、擦桌子等动作。在教师的引导下,编排音乐课本剧《装扮校园》。人与情境相互交融,可以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召唤力。因此,学生就会沉浸其中,自主开展劳动项目,获得良好的自主选择感,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团结协作,深化劳动过程体验。让学生感受美好的校园环境,要靠劳动老创造,学会珍惜劳动成果,爱护校园环境。
        3.桂花香里说丰年,感受丰收的喜悦。播放歌曲《桂花开放幸福来》品读《桂花雨》,音乐声中畅想桂花飘,劳动中感受摇花乐,愉悦中品味桂花之香甜。带孩子走进麦田,收割麦子。创编音乐课本剧《丰收的喜悦》。
        使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对《葡萄沟》进行教学,在让学生自主采摘中享受劳动的成果,在晾晒中体验维吾尔族同胞的智慧;走进西瓜地,学习课文《少年闰土》,在真实的场景中想象惊险的画面,体会少年闰土的聪慧、灵敏与勇敢;在农家院落里朗读《田家四季歌》等;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学生发现生命才华、品尝劳动幸福、学会奉献付出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三、总结融合之成果
        “音乐+语文”与劳动教育高效融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由古诗《乡村四月》创编少儿音乐舞蹈剧《装扮校园》在 2016年的颍州区第十二届中小学生音乐舞蹈汇演活动中荣获颍州区一等奖.并参加2018年颍州区校园春晚演出。
        语文教师应当以课程的宏观视野去寻找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点,为课堂插上音乐的翅膀,让劳动神采飞扬。形成音乐、语文、劳动的三重奏鸣,为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贡献学科力量。通过音乐、文本与劳动有机融合,语文课堂深受广大学生及家长喜爱,受到各界领导的好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劳动的激情,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懂得尊重劳动果实的美德。
        总之,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让劳动轻松愉悦,课堂气氛活跃。语文教学就是要让教材活跃起来,让文字灵动起来,帮助学生去学会克服自身惰性,脚踏实地,通过实践体验不断克服,完善自我。劳动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劳动基础知识和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少年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将三者有机相容,才能创造高效课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