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8月   作者:蒋晓萍
[导读] 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穿于我们学习的始终,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研究是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以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进入新时代的变化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的创新发展途径。

蒋晓萍   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委党校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穿于我们学习的始终,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研究是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以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进入新时代的变化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的创新发展途径。
【关键字】新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8-096-0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大学政治课程,并且从小学起就渗透在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遵循的科学性、整体性和联系性的原则,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遵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客观规律,用客观规律研判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要把握世界、把握事物的标准、尺度、根据和前提。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有规范的方法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
        (一)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辩证的思维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变化的动力是矛盾,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状态,形成否定之否定的形态。辩证唯物主义正确的把握了客观规律,形成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并且用这种客观的、正确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辩证唯物主义包含的方法有个别和一般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的方法,并且这些方法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的过程中提供了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人类社会历史观的重大变革,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要的存在是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中,有两种关系,一是人同自然的关系,即社会生产力,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生产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不断推动人类社会有低级向高级运动。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人们能动的改造世界,满足人类需求的社会性活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的外拓存在方式。首先,人的交往实践使得实践主体之间形成角色共同体,在相互理解、沟通和参与中不断达成共识,而且通过解释生成新的意义。其次,人们在相互交往实践中生成自由的人,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指向即是培养有思想自由的个人。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观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的重要理论基础,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变化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但是,全球化的进程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的碰撞,同时也带来了文化思想上的融合,为各种理论和思潮地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进入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比如,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不同的特征,网络具有虚拟性、即时性和共享性,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包括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征,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网上服务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与此同时,新时代也同样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挑战。西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带来了社会精神生活方面的一些问题,一些领域道德缺失,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愈演愈烈,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所有这些社会现象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政治保障,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提供理论支撑和政治力量,坚决同资本主义腐朽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一个开放系统,当社会不断发展、变迁,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要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础上,改革旧的方法,创造新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创新,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同时,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举止,有效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的途径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是合理的、科学的;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怎样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创新,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最后归结为: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是最合目的、合规律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1.就必须要处理好民族与世界、历史与现代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经过了长期的历史发展,在不断发展和演变,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道德修养,以儒家最具代表性,儒家先贤通过对人性观察和总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具有东方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体系,我国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及社会主义初期也形成了一部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这些历史的经验对我们建设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进行扬弃,批判继承。


与此同时,注重对国外先进教育方法的借鉴,可以把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经验与我国的教育实践相结合,改进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在吸取和借鉴中创新,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
        2.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等高科技手段的作用
        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创新,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切实提高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摒弃把受教育者视为被动接受者的思维模式,充分突显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是政府向民众宣传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工具,它能深入到各个基层,是舆论的最佳表现渠道,在舆论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引导功能,并且可以形成适应不同群体的舆论引导方式和文化方式。大众传媒的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青少年的覆盖面。其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网络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创新途径,但由于网络自身的特征,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冲击和危害。所以必须要把握好网络教育这一平台,积极创建专业的网络政治教育队伍,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督监管机制,占领网络思想意识阵地。
        3.融合不同教育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化
        社会发展呈现综合化,时代的变化使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复杂,所以影响人们思想道德的因素也变得多样化,要综合分析各因素,选择多变的教育方法,进行有效协调,更多地运用综合教育方法,使不同类型的教育方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结合、融合发展。第一,要实现教育者所教之方法与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方法相适应,注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配合和互动。第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在当今社会下我们应积极地改进和创新显性教育方法、将之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第三,社会教化与受教育者自教自律相结合,改进创新社会教化方法,研究一套适合现代人思想行为习惯的办法。第四,现实教育与网络虚拟教育相整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更多的方法。我们要不断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方法,同时也要研究创造出更多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方法,加快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建设的步伐。
        4.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优势,实现学科的整合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单一的学科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科的需要,学科的整合成为一大趋势。日益变化的国内外环境要求我们不仅要继承以往的优良传统,同时还要用改革的精神吸收借鉴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学科,使其更加系统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作为一门具有边缘性、交叉性、开放性特点的学科也应顺应这种趋势,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优良方法,采取多学科整合的方法来实施教育。借鉴的工程中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融会贯通”的原则,要注重吸收各个学科中优秀的研究成果,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采用科学的办法将其结合起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重点、切入点和实际需求出发,对相关学科进行科学分析、细心甄别,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
        5.利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变革
        随着计算机及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宣布进入了信息时代。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形成、云存储和云计算等云技术的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都迎刃而解,上世纪对信息时代的美好设想终于变成了身边的现实。
        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细节,可以全面真实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大数据技术为我们提供了真正全面把握大学生整体思想、行为的有效工具,而且用完整的数据来反映细节,把握整体。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依赖个人经验,依靠碎片性的信息,往往对学生的真实思想状态缺乏科学的了解,更没有办法对学生的未来状态进行准确的预测。大数据的出现,让我们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成精准、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利用大数据,我们可以对学生的数据踪迹进行跟踪、处理和挖掘,对其以往的一切进行数据分析,并从过去准确地推测出其下一步的思想、行为等。
        有了大数据这一技术工具,我们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于大数据,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都变成了清楚明白的数据,甚至还可以变成可视化的表格或图形,让我们可以一目了然。这样,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有效的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政教育本质的外在的表现形式,功能的最终实现效果如何是和它的整体效能的发挥程度成正比的,并且它能够直接影响到思政教育的最终价值和目标能否正常实现。所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关的一些列问题,对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非常必要的。从近期的现实情况看来,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结果,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离校的公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度普遍不太高。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驱使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思想政治教育归其位,显其用。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总结,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现在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都在集中的几个问题里,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分类、内容等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多的,但是研究分布极不平衡,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生成逻辑发展、发挥、实现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很少。而且总体上存在着“不够深入”、“不够系统”、“不够平衡”等一些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注意并且改进。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层层递进的解决,首先从最基本的深层次地理解“功能”的概念,其次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含义。然后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各个方面,比如特点,分类等等,要非常明确。最后,深入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问题,达到提高整体效用的目的。不过以上这些问题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能够让后边的学者研究的更加深入。
        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人的思想觉悟,这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再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和要求都必须通过具体、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实行,并取得实效,这样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2] 舍恩伯格•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 黄欣荣.大数据对科学认识论的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9).
[4] 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