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体育课潜能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8月   作者:于晓红
[导读] 潜能生是小学体育课堂的必然存在,任课教师在对此类学生进行教育指导时,应先找到致使学生性格孤僻、身体素质较差的根本原因,再采用多元化且具有趣味性的授课形式,对其进行有指向性的课程辅导,促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素质教育背景下,有效转化体育潜能生已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将以此为中心展开研讨,分析探究切实可行的转化策略,以期为教育同仁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于晓红   新县城关第二小学
【摘要】潜能生是小学体育课堂的必然存在,任课教师在对此类学生进行教育指导时,应先找到致使学生性格孤僻、身体素质较差的根本原因,再采用多元化且具有趣味性的授课形式,对其进行有指向性的课程辅导,促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素质教育背景下,有效转化体育潜能生已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将以此为中心展开研讨,分析探究切实可行的转化策略,以期为教育同仁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体育;潜能生;产生原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8-093-01

        引言
        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综合发展,茁壮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任课教师的首要任务,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摒弃原有的教育指导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授课形式,以此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运动空间。鉴于在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中,潜能生仍十分常见,采取行之有效的转化措施,深度开发其潜能,也已成为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具体到实践中,教师需要先明确潜能生的产生原因,通过对其加以综合分析、逐一研讨,由此制定出具有指向性的转化策略,确保潜能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促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掌握更多的运动技巧与方法,进而促进其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
        1、小学体育课堂潜能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根据大量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小学体育潜能生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因学生的身体弱小,天生营养不良,使得其运动能力稍逊一筹,加之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宠爱,使得其肥胖现象日益加重,又因缺少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不愿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体育锻炼,除此之外,当学生具有先天性疾病时,也会致使潜能生的产生。具体而言,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状态的形成,除与遗传有关系以外,还会受到后天的环境因素的干扰,其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道路上,发挥着决定性影响效能,而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是关键一环,当任课教师的教育指导理念积重难返,所采用的授课形式过于模式化、程序化时,就将降低学生的体育学习、运动积极性,进而致使潜能生的产生。
        现阶段,民众生活水平已实现质的飞跃,在此背景下,学生群体中肥胖学生的比例不断提高,加之缺少体育锻炼,使得潜能生的数量居高不下。


除此之外,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有部分潜能生的产生原因,是因为学生患有先天性生理疾病,或是存有因运动不当造成的器官损伤,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在对其进行转化时也难度较大,还有部分学生因缺少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不愿主动参加体育活动,长此以往,将致使自己变成潜能生。一些学生的性格较为孤僻内向,心理素质较差,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只愿完成任课教师所分配的任务,难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所在,此种情况也会致使学生变成潜能生。
        2、小学体育潜能生的有效转化策略探究
        2.1采用多元化且具有趣味性的授课策略
        为使小学体育潜能生得到有效转化,任课教师需对授课形式加以优化创新,由此调动起潜能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使其潜能得到深入开发,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运动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具体到实践中,任课教师可采用兴趣教学法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通过将游戏融入其中,既能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的性格特点,也能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使学生形成团结友爱的活动观念,例如,常规的课前准备活动,大多以慢跑或活动关节为主,此种单调乏味的活动方式,难以调动潜能生的积极性,也不能为下一步的体育教学活动打下基础,针对此种问题,教师可组织其进行“你追我赶”、“接力赛跑”等趣味小游戏,使他们在活动筋骨的同时,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
        2.2针对潜能生进行科学评价与激励
        年纪尚小、心理尚显稚嫩的潜能生,在教师给出鼓励评价后,能够收获成就感、满足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而学生在完成体育活动任务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鼓舞与肯定,在此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毫不吝啬地对其进行表扬与赞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任课教师应明确潜能生先天的身体素质与天赋不同,成长环境、发展特点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故而在制定教学评价体系时,需要使用到多种评价标准以及因人而异的评价原则,促使不同情况的潜能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除此之外,任课教师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为潜能生带来不同的活动体验,使其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好地锻炼,通过组织个人游戏、集体游戏,以此提升他们的独立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进而实现潜能生的有效转化。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任课教师要想在课堂中有效转化潜能生,其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潜能生的产生原因,对其展开深入分析、逐一探究,在此基础上,由此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转化方案,确保潜能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其潜能得到深入开发,并促使潜能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余美英.运用“学习共同体”模式转化体育“潜能生”的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19(06):145.
[2]王跃一.让每一朵花蕾自然绽放——小学体育潜能生的成因及帮教路径[J].辽宁教育,2016(17):25-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