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创新探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5月   作者:王智轶
[导读] 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建立农学特色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水平,将学生党员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智轶   天津农学院  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天津 300392)
【摘要】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建立农学特色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水平,将学生党员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教育管理、创新、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1)05-038-01

        1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1.1党员教育工作模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
        随着《中国共产党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党建制度的出台,高校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党组织的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仍然停留在念文件、读政策、听报告、观看影片、撰写心得等层面,教育方式方法落后,内容空泛单一,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部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浮于表面,导致学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支部活动与党员需求出现“两张皮”的现象,长期将导致党支部教育活动缺乏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不利于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1.2 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党员的发展指标逐年增多,但与此同时,在党员的发展上也出现一些问题,有时把学生党员的发展数量作为学生党建的重要衡量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党员的发展质量,而实际工作中,通常仅仅是重视程序的履行,对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方面存在不少短板,目前,存在重入党前的发展,轻入党后的再教育,学生党员党建理论知识匮乏,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观念淡薄,先进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另外,共青团改革提出从严治团、团员的发展比例要严格控制,高中团员人数减少,对入党机制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入党选拔机制不够完善
        发展党员工作是要保证选拔出最优秀的学生,现有的学生党员的选拔标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班团干部任职经历。成绩往往是学生入党选拔的第一道门槛,获得推荐的学生大多是因为成绩优异。新形势下,坚持政治标准,学业成绩仅仅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其中一个指标。学业成绩所占权重过高会导致筛选机制缺乏公允,进而影响整体发展党员综合素质。班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与教师沟通更为密切,班团干部身份在入党选拔过程中影响也较大,相比普通学生更受教师的推荐。
        1.4.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加强
        学生党建工作在促进良好学风、班风的引领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在社会服务中实现引领方面的办法还不多。部分学生党支部活动缺乏创新力,学生党员作用发挥还不到位。部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还不够强,还不能很好地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学的不深、领悟的不透,学用结合不够。对政治理论、国家教育政策的内涵和精髓把握不全面;缺乏对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没能应用理论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造成了理论与实践有所脱节。高校对基层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新情况研究不够深,在探索基层党建模式,破解保障难题,释放党建活力上还有待创新。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力投入不够,对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探索不足,学生的思政教育针对性不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习惯于老经验办事,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方式不够。



        2高校农业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对策
        2.1发挥高校各级党校的阵地引领作用
        高校把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工程来抓,加大培训力度和覆盖面。根据学生党员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级党校应制定配套的培训方案,使学生党员在校期间连续接受教育,促进其政治素质的提高。如建立大学生入党分级教育体系,第一层次是普通大学生的启蒙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历史的普及培训;第二层次是入党积极分子的进步教育,帮助入党积极分子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第三层次是学生党员的先锋教育。主要是加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让学生党员系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提高学生党员和党员骨干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水平。高校应将细化相关的制度。包括党课培训制度、学生党务工作者的相关培训制度以及学生党支部政治学习方面的制度等。优化培训内容,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2夯实党建基础,创新党建活动载体
        作为农业院校学生党支部应不断创新丰富农学专业特色党建活动载体,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组织支部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创建、社区共驻共建等活动,增强支部服务能力。结合实际,校内可以开展传统农业文化知识竞赛、演讲征文比赛、“党员联系学生团员”等活动。在教育管理中,应当创新形式,使学生党员能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党员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校外,通过寒暑假期参与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了解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以社会实践为纽带,架起院校与社会涉农企业的桥梁,实现共同育人,培养学生学农、知农、乐农、爱农意识。
        2.3建立新媒体党员教育常态化制度
        针对当代学生党员思维活跃的特点及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积极构建“互联网+”党建教育平台。根据学生党员发展的不同阶段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要求,设置相应适合大学生特点的的课程,学生党员根据要求,选择相应课程随时随地学习。完善线上线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一贯性、互化性制度,新媒体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等等。以此实现实体党组织与新媒体党组织的同建,强化党员教育活动两种形式下职能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要配备专门信息员,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让全体学生党员弘扬社会正能量,接受正面教育。
        2.4加强制度建设
        高校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学院校学生党员的特点,制定考核标准,实行目标管理,构建一个涵盖学生党员思想、学习、实践、表率等方面的科学化、多元化的目标考核体系。通过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行为规范、发挥作用、学风等方面考评,同时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并将此作为优秀党员评选的依据。对积极分子实行定量和定性考核量化机制,通过量化“积分”考核,确定积极分子时,坚持政治标准,在群团推优、党员推荐环节,可以将积分高的团员择优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积分高的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发展为预备党员。对考核较差的学生党员进行诫勉谈话,使其明确自己的不足及努力方向,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力求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更规范更高效,从而较好地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实现理论培育和实践引导根本统一。积极构建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子帮扶机制。
        总之,新时期高等农业类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规律,及时调整与更新学生党建工作对策,创新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型农业专门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