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微探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6月   作者:谢尚景
[导读] 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而言,它的主要教育思想就是历史的意义和社会环境的参与。同时,也向我们呈现了历史生活环境的变化。从内容上来讲,比较远离学生们现在的生活,所以很难理解。因此,本文微探如何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谢尚景    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五凤学校
【摘要】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而言,它的主要教育思想就是历史的意义和社会环境的参与。同时,也向我们呈现了历史生活环境的变化。从内容上来讲,比较远离学生们现在的生活,所以很难理解。因此,本文微探如何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提升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6-004-01

        历史与社会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其主要意义在于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质量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在近几年,我们逐渐发现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教学方式相对落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不到重视,“满堂灌”、“填鸭式”等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消弱。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因此,作为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师,就自身的教学经验, 谈谈如何提高该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主动接触和积累历史知识,并对其进行思考。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有些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这难以提升学生利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活跃课堂气氛以及生动展示知识点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碍,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我将这些国家在地图上的相对位置类比到学生在班级上的座位当中:坐在教室中间的学生是“宋”,坐在教室第一组的学生就是“齐”。通过这种方式,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教室布局与历史上国家的相对位置结合起来,方便了学生进行记忆。同时,由于这种“指定国家”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新颖且生动有趣,因此,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日后进行知识点记忆的过程中也能够尝试使用类比法进行记忆。
        二、发挥课堂提问作用
        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就是课堂提问,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能力,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常见教学行为。1.课前分析学情设计问题教师要了解学生如何才能有效接受其教学内容,要对学生之前知道了哪些知识,通过自学又能解决哪些问题,又有哪些内容需要教师指导才能解决等等。在对以上内容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巧妙设置问题,教有“的”,学有“矢”,非常有利于该课目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有广度有梯度的提问覆盖教师要以不戴有色眼镜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提问题时要问及所有学生,无论是尖子生还是差等生。但教师在提问设计时要区分等级,区分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设计,针对中上游学生,教师要设计一些较难的题,以便拔高;针对相对落后的同学,设计内容应该是一些相对较简单的常识性问题,以便提高其积极性。3.发挥学科间的互补优势进行融合为了更好地教好学生,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驾驭住整个课堂节奏,随机应变。有人说:“历史和社会的老师是万金油”。什么都会、什么学科知识都得知道。事实确实是如此,历史和社会包罗万象。固而在设计问题时,有必要将该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有效融合,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抓住学科特点,培养历史素养
        历史与社会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在历史事件中均具备时间、地点以及人物,这使得学生需具有较好的历史观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大事年表,将不同历史事件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提升教学效率。教师灵活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线上发生的历史事件,而非让学生枯燥的记忆背诵历史知识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并非固定不变、一日为功,而应随着学生综合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对应的调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鼓励教师开设体验式、互动式、开放式教学课堂。教师通过设计可辩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讨论,个性化的使用相关历史辅导资料。
        四、开展实践活动
        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具备一定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感悟。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教材中的有关课文内容为基础,将其改编成可以表演的相声、小品或小型话剧,并让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还可以历史上的某一重大事件、 重要历史人物为中心举行专题故事会。还可以举办有助于学生辨证的思考问题的专题辩论赛。这样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进行对话,产生精神冲突,进而对历史做出价值判断,形成独特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结语:
        总之,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先了解学情,再钻研课标和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让预设与生成点亮学生的智慧火花,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吕安英.角色扮演神入历史——增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摭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8):116-117.
[2]郭世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03):191.
[3]陈伟标.初中历史教学中结合社会课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分析[J].才智,2011(04):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