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助良好班风之帆远航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8月   作者:侯亚珍
[导读]

侯亚珍    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江苏省  2156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8-063-01

        良好的班级风貌是班集体建设的主要内容,而一个班级是由许多学生组成的,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管理也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这一主阵地,才会产生良好的管理效应,形成好的学习氛围。
        一、爱护与严格相结合
        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使师生心心相通,学生才会信任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这种感情是出于教育者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未来的责任心,同时是建立在对每个学生都可以教育好的信念上的。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班主任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心灵只有用心灵去塑造,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严格要求是爱护的更高层次,是对他们的爱护和关心,达成共识之后,他们就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如班级中的陆某同学,头脑聪明,但由于自幼父母离异,心理上有了沉重的负担,总觉得低人一等,学习潜力受到严重压抑。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多次找他谈生活、谈将来,关心他日常的生活,学习上给予鼓励。通过一系列的工作,陆某性格慢慢开朗了,学习成绩也蒸蒸日上。他常对同学和他母亲说:“我考差了,就无脸见班主任了”,我相信这句话是由他内心深处发出的,也相信这会激励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充分利用积极要求上进的学生
        在平时工作和活动中班主任要留心发现积极分子,选择那些品学兼优、关心班集体、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形成集体核心。对于班干部、积极分子不能只是使用,也要教育培养,关心他们的学习、思想情况,并不时分解他们的工作负担。教育他们对待工作要严肃认真,在学习上、生活上都要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也要关心、帮助同学。即要支持他们的工作,对工作中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又要严格要求他们,不掩饰他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如本学期当选为体育委员的丁某同学,当选了班干部以后,能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和工作双丰收,在运动会期间,能协调好运动员工作,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就这一情况及时进行了表扬。但在学习上,他的成绩却是忽上忽下,在私下的交流中,就将他的工作与学习进行了对比,以工作上的成绩作为学习的动力,来促进他的学习,也鼓励他多向任课老师请教指导,寻找、总结学习方法。



        三、注重少数后进生在群体中的地位
        后进生因为思想、行为上的不自觉而导致了学习成绩上的不理想,这类学生在班上虽然人数较少,但其影响较大。所以后进生的转化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
        对待后进生一要科学搭配,“帮助”后进生。把一个班级中所有后进生的工作都“承包”到班主任一个人身上,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学生干部作为较为优秀的一个群体,平时与同学们在一起,对他们有较多的了解,同学之间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其观点、看法往往更容易被后进生所理解和接受。当然,人员的配置也要有科学性,比如,搭配的学生干部与后进生要有情感上的联系,并且最好他们所感兴趣的方面要相同,他们之间就会有更多的交流,同时后进生会因为崇拜、敬佩同学的才华而更加“听话”。落实了帮教对子,也就明确了责任,带着一定的压力投入工作与学习中,通过群策群力,利用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达到班级的集体进步。
        二要在学习、行为上热心指导。后进生较其他学生面临更多的因难,班主任要热心指导,从学习的基本习惯入手,教他们如何看书、写作业、听课,同时把各任课教师的学科要求反馈给他们,在任课教师与他们之间架设沟通桥梁,使他们根据各学科特点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有了些许进步就要不断地激励。陶行知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后进生的一点点进步比优秀生的好成绩更伟大,因为他们付出的努力是别人体会不到的。
        四、形成正确的舆论
        舆论是集体内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一旦舆论形成了,就能成为对不良行为起限制作用、对良好行为起鼓励作用的无形力量。形成正确舆论是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坚持正确的表扬和批评,对集体舆论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陶行知还说过“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因此,班主任必须坚持原则,表扬好人好事,敢于抵制歪风邪气,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逐步把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优良的班风形成和巩固下来,就会使每个成员对集体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形成自觉地履行和维护班集体的优良传统。
        教育,是要使个体能更好地同他的环境协调一致,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提高个人的尊严,接近他认为有益的知识源泉,掌握他走向美好生活所需要的实际知识和技术。而德育教育是引导个体从思想上做好接受知识的准备,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这一主阵地,挖掘出他们的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参与班级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成为班级的主人,才是德育教育的学生中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