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与 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赵雪萍1 赵鹏2
[导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面对全球化格局动荡不安和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需要而提出的更高层次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1.濉溪县委党校淮北市  235100;2.安徽永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淮北市  235100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面对全球化格局动荡不安和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需要而提出的更高层次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本文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
        引言
        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必须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世界政治经济正处多事之秋,过去“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正在遭受贸易保护主义和各种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威胁,必须要改变通过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带动国内循环的方式。
        1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在近几十年内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的大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曾用“乡土中国”来描述传统中国的典型特征,体现出“三农”问题对我国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总体来看,随着我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乡村这一承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自然生态的重要空间,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过的历程一样,也出现了逐渐衰落的趋势,以至于在新世纪初,当时作为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发出了“农民真穷、农村真落后、农业真危险”的呼吁。在此背景下,虽然我国也开始逐步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等发展战略,中美洲连续几十份文件解密了“Trinum”的命令,但客观上Trinum问题仍未解决,没有办法扭转农村的恶化。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上表示,“为了深化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充分利用超级市场的优势和国内需求,创造相互支持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在2020年5月23日出席全国政治事务协会大会的大会上再次强调,"正在逐步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格局,这种格局建立在一个广泛的国家和国际周期之上,以促进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和新的竞争优势"。随后介绍了建立相互支持的新的发展景观,这往往与建设更大的国家循环有关。2020年10月,中非经共体第十九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部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年规划和二十二年展望也强调了建立强大的国内市场和开拓新发展机会的重要性。局长十一在致大会的信中指出,建设新的发展景观是及时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如何适应新的发展格局,促进村庄振兴,已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2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现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建立、完善和深化。1984年《中心1号文件》在成立阶段(1980年代初至中期改革开始后)明确规定,土地退化一般应在财政整顿责任确立后15年以上,为中国特色农村制度开辟了独特的创新途径。在互补阶段(1990年代初至新世纪初),中央加强了法律政策保障、财政整顿和公布指导下的农村基本制度,特别是通过持续稳定土地分配关系、彻底取消农业税收成本、逐步扩大土地流动和扩大法律框架内的土地分配。党内以习近平合作社为重点的深化阶段(迄今为止为18个)制定了“四个综合”战略计划,强调全面深入的改革,包括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重要决定,包括在农村建立“三钻”制度,启动土地所有权的最终审批,确定第二轮土地申报的期限。


        3支撑农村“双循环”新格局奠定的经济社会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全局性的总抓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自2015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均逐年增长,2020年伴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虽然西部农村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农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其消费水平正处于升级换代过渡期,消费潜力可观。
        4“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1.在新发展格局下,为了促进内部大循环的畅通,必须实现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的联通,尤其是要提高乡村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要以政府为主导在农村推进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注意的是,新基建并不是单纯指以5G等为代表的基站和其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包括农村的公路、桥梁和其他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投资需求,实现需求侧管理的目标,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活消费环境和投资创业环境,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为提高农村的资源承载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2.随着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目标的逐步实现,农村对于各类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将大幅提高。此时应该彻底消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和机制性障碍,让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自由进入农村市场。届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经初步确立,乡村振兴也进入自主发展的快车道。在目前的情况下,即使消除了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也无法吸引要素流入农村和农业,反而会使要素加速流入城镇,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农村“空心化”问题,这也是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农村资源承载能力的根源所在。此外,随着农村生产要素的不断流入,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也将随之改变,农民可以凭借土地的承包权和使用权以及出让宅基地获得长期可持续的租赁收入或者可观的转让收入,从而顺利实现城镇化。土地也将被集中化和规模化使用,农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乡村振兴的目标也会顺利实现。由此可见,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的协调推进对于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3.在治理相对贫困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强化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坚决防止“一刀切”。根据村庄发展特点建立健全“差异化”相对贫困治理考核制度,坚持农业农村发展优先、干部配备优先、要素配置优先和资金投入优先等四个原则,压实责任,强化协同。坚持整合资金,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协同发力的良性机制和制度体系,凝聚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相对贫困治理新格局,并将其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
        结束语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间是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格局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使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更加优化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毛锦凰,张鸿.“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国内大循环视角[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6):18-23.
        [2]安晓明.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取向、实践问题与应对[J].西部论坛,2018,30(06):38-47.
        [3]赵先立,贾娟琪,.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金融思考[J].甘肃金融,2018(10):12-16+7.
        [4].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贡献乡村力量[J].乡村振兴,2017(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