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控制好砼外观质量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杨旭宇
[导读] 摘要:公路混凝土外观质量,是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交通国际经济工程合作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公路混凝土外观质量,是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把对质量具有可控权的施工方和监理方联系在一起,分析混凝土的各种外观质量缺陷、产生原因及其如何控制好砼外观质量。
        关键词:施工方;监理方;砼外观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0概述
        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桥涵的台身、盖板、承台、墩身、台帽、盖梁、现浇梁、护栏等的结构形式,几乎全部为钢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结构。隨着施工整体水平的提高,我们不仅强调除混凝土的强度、 耐久性等质量要求,也越来越关注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实施中, 混凝土外观地位是很重要的。混凝土工程施工,外观经常出现问题, 如何做到使混凝土工程内实外美,管控好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论述很多。下面我们以人为本出发,分别从施工方,监理方, 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三个方面, 浅谈如何控制好混凝土外观质量。现分述如下:
        1施工方
        1)施工方作为主体责任者,一定要依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图纸、技术规范等, 做好施工组织,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把健全的规章制度落实到行动中,加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及责任心.用规章制度去管好人和事. 实行全员质量管理,以保证合格的工程质量。
        2)制定好对混凝土施工专项技术交底.,重要部位或较复杂部位,容易出现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的,应结合实际操作进行交底、岗前培训;熟练且敬业的混凝土振捣人员相对固定。
        3)严格控制好主要材料的料源及进场.经检验合格后的水泥、砂、石、外掺料方才准进场。进场的砂、石料必须按规定堆放并标识。否则会影响到的混凝土质量也包括其外观质量。
        4)做好标准试验,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试验,工艺试验,抽样试验,用数据指导控制施工混凝土外观质量。
        5)实行工程首件制.从工序施工中.检查施工组织,设备运转,混凝土的级配、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各环节的施工操作等,找出问题,总结经验,以利控制好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达标。
        6)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定期或不定期对针对工程实体的质量问题,包括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进行及时检查,是否存在有:
        ○1管理质量通病:盲目赶工、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运转不正常、原始资料真实性差、以包代管,质量责任不清、材料质量源头控制不严、技术人员不守岗、标准实验数据失真、施工人员对规范及设计文件掌握不准确、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现场砼施工人员频繁更换、交接不清等;
        ○2工艺质量通病:混合料计量不准确,级配、水灰比控制不严格、拌合时间不足,预留构件、预埋钢筋变位、各类结构养生不规范、工序间衔接不当、施工操作不规范等。
        如有○1或○2)中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的问题存入档案,作为警示以防止类似问题再现.我们要以精细化施工的态度来保证我们的工程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2监理方
        1)监理方应依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图纸、技术规范等,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管理体系,配备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监理人员,明确各监理岗位的职责,对混凝土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其中包含混凝土外观质量。
        2)混凝土施工,监理人员是全过程的参与者,监督者.应对监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熟悉规范,掌握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要点,并以书面告知相关的监理人员执行。
        3)混凝土施工时,监理人员必须全程旁站监督,做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管,避免工程砼外观质量缺陷.做好各施工环节的监督。
        4)加强现场巡视,检查现场监理到位情况及混凝土施工情况。对砼施工存在的问题,含砼表面的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
        5)按合同规定的要求,监理方要做好平行的及相关的试验,.用基础数据监管砼外观质量。
        3砼外观质量通病 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3.1蜂窝
        基本表面特征:混凝土表面出现局部酥松, 水泥浆较少不能包裹石子,或只有石子而无水泥浆,石子外露,它们之间形成蜂窝状的情况。
        (1)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混凝土水灰比控制不当;
        2)振捣方法不当,振捣时间不足;
        3)浇筑时间超时,未振捣的混凝土已出现初凝;
        4)模板拼接不严,产生了漏浆;
        5)混凝土拌合时间不够,混合料拌和不均匀;
        6)混凝土所用骨料中的细骨料较多。骨料的表面积越大,粘在骨料表面的水泥浆就越多,影响到振捣时出浆困难。
        (2)控制措施:
        1) 控制好混合料的配比,选用合适的水灰比;
        2) 保证混凝土的拌合时间;
        3) 在不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减少细骨料的含量;
        4) 釆用合适的振捣工具 ,保证规范的振捣位置及足夠的振捣时间,并按规定进行分层浇筑;
        5)对大体积混凝土,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对浇筑时间较长的混凝土断面应釆取施工缝方式处理.;
        6)模板的支撑应稳固,模板的接缝应有效密封,防止漏浆。
        3.2.麻面 气泡多
        基本特征: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缺浆,有很多小坑,表面粗糙。
        (1) 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原材料不符合要求,级配变化大;
        2)浇筑高度较高时,未设置串筒,混凝土发生了离析;
        3)振捣时漏振或振捣位置不当,振捣时间不足;
        4)模板质量不高,表面不平整光滑,不清洁,粘有水泥砂浆等杂物;
        5)模板表面有的脱模剂的粘度过大,摩擦力加大,振捣时排出气泡很难,从而使混凝土表面气泡较多.另有脱模剂涂刷不均或漏涂刷情况.。
        (2)控制措施:
        1)控制好原材料质量,混合料的级配,含泥量应满足规范要求;
        2)当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应设置好串筒或溜槽,防止离析情况发生;
        3)振捣时,振动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注意振捣位置,并避免出现漏振,振动时间偏少或过振现象;
        4)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洁,接缝平整密实;
        5)模板表面按要求均匀涂刷合格的脱模剂。
        3.3混凝土跑模
        基本表面特征:混凝土几何尺寸出现变形,平整度严重超差.线条不畅。


        (1) 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模板的支撑失稳,对拉螺杆变形或拉断;
        2)振动棒离模板边太近,功率大,振捣时间较长;
        4)模板本身变形严重,对拉螺杆直径偏小或数量不足;
        (2)控制措施:
        1)选用合格的模板,模板的定位要准确,支挡要稳固;
        2)模板的对拉螺杆的要能承受足夠的混凝土压力及振动力;
        3)对重要的地方,浇筑时注意观察模板,支架,堵縫的情况,发现模板有异动,应停止浇筑,立即采取补强措施.防止跑模,甚至严重的坍模情况的发生。
        3.4 混凝土表面色泽不一
        基本表面特征:混凝土局部颜色对比不一致。
        (1)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原材料选用存在问题如使用变质的或受潮结块的水泥等;
        2).脱模剂使用不当;.
        3)施工前模板清理不干净,有杂质.锈迹等;
        4)混合料级配不好,粒径过大,或混凝土和易差,容易造成表面有碎石影子,形成暗斑;
        5) 拌和不良,从而材料的不均匀,造成混凝土颜色出现差异;
        6) 骨料中含有染色物质,如风化严重的铅锌矿,褐铁矿、泥岩等矿物碎屑,在混凝土表面,与空气接触后形成氧化物,使混凝土颜色不一致。
        7)养护时覆盖物不干净。
        (2)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原材料的入场;.
        2 ) 选用级配合格的骨料,更换含染色物质过多的骨料;
        3)控制好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并根据灌注情况作适当调整,保证混凝土质量稳定,有良好的和易性;
        4)施工前清理好模板,涂刷合格适宜的脱模剂;
        5) 模板立好后,要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模板脱模剂失效,被雨淋或其他原因致模板内表面变脏;
        6)养护时覆盖物应干净,不应留下色斑。
        3.5露筋
        基本表面特征:混凝土表面露出钢筋。
        (1)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钢筋的保护层垫块缺失,定位不稳,振捣时脱模后露出钢筋;
        2)振捣时振动棒撞击钢筋或模板,使其移动了位置;
        3)模板安装不当,造成露浆;
        4)混凝土配比不当,或浇筑过程中发生离析,振捣部位缺浆。
        (2)控制措施:
        1)钢筋网的垫块数量要足夠,定位要稳,保护层厚度要足夠;
        2)模板安装要稳固.振捣时要注意振动棒不要撞击钢筋网及模板;
        3)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过程中防止发生混凝土离析及漏浆。
        3.6 模板接缝处错台、漏浆、砂带
        基本表面特征:混凝土表面出现带状的沟槽, 出现砂带,两侧混凝土面明显有台阶,不在同一平面上。
        (1)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模板支立不稳,经混凝土浇筑冲击及振捣后,发生走模,变形,混凝土表面线形不顺,甚至有
        明显的“肚胀”及错台;
        2) 模板接缝处不密封,水泥浆会从缝隙中跑出,导致接缝口处出现砂带,甚至出现蜂窝、空洞;
        3) 相邻模板拼装后,接缝处板面不平整,致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出现错台。
        (2)控制措施:
        1)选用合格的模板, 尽量采用整体式模板或大块模板,减少拼装数量,结构复杂的部位制作定形模板;
        2)安装时,支挡要稳固.在模板拼接的侧面,缝间要密封,防止漏浆;
        3) 模板间的连接必须保证平整度达到要求,可采用螺栓联接拼装牢固,防止出现混凝土错台。
        3.7缺棱掉角
        基本表面特征:可明显见到混凝土表面棱角缺失.
        (1)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未按规范要求,过早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夠,模板粘掉棱角混凝土;.
        2)拆模时,外力撞击混凝土棱角处,造成棱角缺失;
        3)冬季施工时,养护温度未控制好,局部爱冻,拆模时容易造成掉角缺棱。
        (2)控制措施:
        1)要按规范要求,不得提前拆模;
        2)拆模时,注意混凝土棱角的保护,不得碰撞棱角;
        3)冬季施工时,注意搞好养护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冻致混凝土强度过低。
        4结语
        混凝土施工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质量.其中涉及到砼外观质量。
        本文没有仅仅停留在纯技术上去谈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管控问题,而是通过对对施工方、监理方、砼外观质量通病管控制措施的总结论述,强调以人为本、把具有可控权的施工方,监理方联系在一起,多方位、多角度的来阐述如何控制好砼的外观质量。做到以预防为主,事前控制、事中监控,“防患于未然”,管控好砼外观质量,将其融合到精细化施工中去,确保工程质量,打造优良工程。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JTG/TF50-2011.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1.
        [2]赵明敏、汪咏梅、刘昭洋等 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J] 四川建材 2019.45(11):4
        [3]段薛鹏 王云飞 墩柱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技术[J]北京 公路 2020.6:54-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