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耀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促进了城市建设发展,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分析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入海绵城市先进的建设理念,并将其应用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推动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应用;
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高质量发展时期,城市建设也随之飞跃发展。城市建设的扩张给人们带来一定的便利,但也带来新的突出问题。城市暴雨来袭,雨污水排放能力不够,城市绿地吸纳能力有限,造成城市出现严重的内涝;正常情况下,城市环境生态建设薄弱,植被缺水干旱,又需要人工进行补水,造成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城市硬化面积越来越多,造成地表水难以渗透,使得地表径流大大增加,也给城市管道排放带来更大的压力。城市用水压力和内涝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症结之一,为缓解这一现象,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通过一系列建设和改造,使得城市像海绵一样,雨水多时可以吸收存蓄,天气干旱时湿地环境的水分可以进行及时补充,可以保证城市生态进行入良性循环。
1、海绵城市理念简介
海绵城市理念,也可称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成熟,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环境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人们的环保理念不断加深,城市用水紧张和城市内涝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而海绵城市理念就是以环保的方式促进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海绵城市的作用就是通过一系列配套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根据天气的变化,有效提升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减少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在下雨时,以自然存储、汇集、渗透、净化的方式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这种海绵城市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合理应用也可以有效提高市政道路建设质量,保证市政道路的有效应用,又可提高城市蓄水排水的功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促进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原则
2.1整体性
城市建设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与执行一定要进行整体性布置。与传统城市的单一排水系统相比,海绵城市对于内涝问题的处理并不仅局限于城市内积水,而是从源头入手,通过低洼地改造、渗水、滞水、排水、蓄水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对雨水的综合性管理,使其能够通过多渠道转移并存储至城市的各个区域,并在之后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得到有效应用。从这种雨洪管理模式中可以看出,海绵城市在排水方面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系统,不同设施虽然在排水能力、排水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必须要通过协调配合才能够实现对城市内雨水的有效收集。因此,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要想对海面城市理念进行应用,设计者不仅要对透水铺装、植草沟等各类新型排水、渗水设施进行应用,同时也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从城市整体排水的角度出发,将市政道路工程排水、渗水设施与其他设施联系起来展开共同规划,形成一个覆盖城市各个角落且能够互相连通的排水系统,使海绵城市的作用能够最大化发挥出来。
2.2适宜性
每个城市的发展状况与外部环境不尽相同,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要与每个城市的发展相适应,确保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建设会应用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置等多种基础设施,这些设施虽然能够在排水、渗水、蓄水等方面发挥出较为良好的作用,但在不同区域水文、地理、内涝防治要求等条件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各种基础设施的作用却并不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人员还需坚持适应性原则,根据市政道路所在区域的水环境保护情况、降水情况、地质条件、地势特点等诸多因素来展开全面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来选择更为合理、更适合当地特点的开发措施。例如在容易积水或降水量较大的路段区域,需要路两侧绿化带中设置涡轮雨水口与沉砂池,以强化道路周边的排水能力,如选择透水铺装等其他排水能力相对差的设施,则可能因排水速度过慢而出现内涝。因此,在市政道路总体设计中,要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气候环境等影响,利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相关建设,达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内在需求。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3.1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
在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对常规的市政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进行改造优化,在路面结构和道路两侧增加雨水收集排放系统。夏季雨水较多时,雨水通过路面汇集系统排放到指定的区域进行蓄水,也能保证土体的饱和。同时,在市政道路断面设计中也要重视绿化带的设置,合理的植被不仅能美化环境提升城市的外在形象,还可以吸收雨水,减小地表径流,也缓解雨污水管道的排放压力。
3.2市政道路透水材料的选择
我国城市不断扩张发展,更多的绿地被征用,大部分城市建设区进行硬化,造成雨季地表径流过大,超过现有城市系统的排放能力,也造成了大气运动中水和气的失衡。为减少地表径流,可以在路面结构的材料选择时,可选择透水性能较好的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地砖、彩色防滑路面等等。通过高透水材料的综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地表的透水性能,保持土质的饱和,减少雨水排放压力。在我国南方某城市采用孔隙地砖,在空隙中种植绿色植物,孔隙可以快速的排水,绿植也有一定的蓄水功能,减少的雨水的汇集。市政道路路面结构选用透水性能较好的沥青混凝土,使得雨水能快速的渗透到路基中,从路基中排放出来,形成良性的水循环。透水材料的选取要与市政道路的功能需求结合起来,在保证路面结构强度和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灵活合理的选择高透水性能的材料,保证雨水的有效排放。
3.3合理设置绿化带
城市绿化带不仅能减少污染美化环境,提升城市的外在形象,还可以作为蓄水系统的一部分。但是雨季造成的城市内涝,会使得大量的植物被雨水浸泡,出现枯萎死亡的现象,给绿化管理带来一定的不便。因此,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可以灵活选择下沉式绿地,并设置多个溢流孔。雨水较多时下沉式绿地能够吸收一部分雨水进行蓄水,多余的雨水则随溢流孔排放到城市排水系统中去;同时绿地可以选择一些耐淹植被,提高绿地植被的成活率,保证城市绿化带的持续发展。
3.4生物滞留设施的设置
我国南方城市雨水较多,内涝会造成一些污染物覆盖道路或植被,造成一定的污染,需要专门人员去清理。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就是在低洼的地区种植合理的植被、微生物,通过植被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可以将雨水中的颗粒污染物进行过滤,能够将汇集的雨水进行过滤,减少雨水对绿化带的污染。在城市建设中,生物滞留设施越来越多的进行应用,与道路排水系统、合理的绿化带等共同构成海绵城市水循环的生态系统,为城市雨水排放带来新的处理措施。
图1 生物滞留设施布置示意图
3.5合理运用植草沟
现如今在市政道路建设中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还要提高植草沟的合理化应用,不仅能确保植草沟能有效地调度水源,而且能够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绿化审美效果。此外在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建设时,道路红线两侧的湿地公园或者雨水花园通过种植抗涝性良好的植物不仅实现了海绵城市理念建设,还增强了城市的绿化效果。
4、结束语
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城市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多不足,城市用水紧张和内涝成为城市管理常见的问题。为解决这一城市管理难题,海绵城市理念逐步被认可,通过一系列相关配套建设,保证城市用水与排水健康发展。本文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在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原则,提出可从市政道路断面设计、透水材料选取、绿化带的设置、生物滞留设施的设置等方面采取配套建设,形成良好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为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金炼坚.“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9):77-78.
[2]李章.简述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J].建材与装饰,2019(27):279-280.
[3]张琦.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2(29):215-199.
[4]李铠同,吕江峰,王进.试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