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程建设安全现状与优化措施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赵云
[导读] 摘要:为了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矿山工程数量与规模不断增加,部分地区的地质环境复杂恶劣,加上工人安全意识淡薄,风险监管不到位,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危机作业者的生命安全,不利于矿山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徐矿集团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为了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矿山工程数量与规模不断增加,部分地区的地质环境复杂恶劣,加上工人安全意识淡薄,风险监管不到位,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危机作业者的生命安全,不利于矿山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政府与施工单位应给予高度重视,在矿山工程中从安全意识、安全体系、安全投入等方面着手,将先进的远程监控、数字化系统引入其中,确保此类工程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矿山工程;安全情况;风险监控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矿山工程整体呈现出上升发展的趋势,但从目前来看,在实际展开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矿山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基于此有必要展开深层次的探索。
        1矿山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1.1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是影响矿山工程施工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矿山工程施工所面临的施工环境整体呈现出相对较为复杂的特点,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施工的风险。所以施工人员本身应当具备良好的岗位责任意识以及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相关企业也应当与时俱进向施工人员传授当下较为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施工安全管理的实效性。但现如今在矿山工程开展的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工作人员素质存在欠缺的问题,这在极大程度上增加矿山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隐患,对于施工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了一定阻碍。
        1.2体制因素
        除了人为因素以外,体制因素也直接影响着矿山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质量,在实际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工程建设的规范性,经常会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构成相应的安全施工规范体制,但通常情况下却未能得到高效的监管以及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上。在操作专业机械设备的过程中,部分非机械操控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机械的实际操作,增加了安全事故出现的可行性,与此同时,在电力接线环节中,操作人员经常出现没有将电闸闭合的失误,这便增加了触电风险。施工人员在高空施工的时候,若是未能严格遵循相应的安全运作规章,对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进行配备,便会滋生严重的高空坠落风险。
        1.3设备与材料因素
        设备与材料是矿山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施工安全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但是对于部分矿山工程来说,其设施设备长期会处在运作的状态下,而日常的专业检修与维护工作则有所欠缺,这增加设施出现故障以及超负荷的可能性,这不仅仅会严重减少设备设施的使用年限,还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除此以外,部分工程企业一味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会在选购工程施工材料的过程中倾向于那些价格低廉的材料,但该类材料质量上参差不齐难以同施工要求相适应,为后续矿产施工埋下了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1.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制约矿山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我国矿山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都比较复杂,存在着较强的变动性特点,这一特点加剧了工程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以及出现次数。例如,在实际开展矿山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着矿井中瓦斯密度不合理以及矿井中存在较高的烟尘浓度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再加上施工过程中若是面临极端天气,更为增加工程施工停滞的风险,最终导致矿山工程施工难以按期完成。


        2矿山工程建设安全现状与风险监控分析
        2.1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检查
        通过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教育活动的方式,促进施工者安全意识与综合素质提升,使其充分掌握安全施工要求与生产责任,为矿山项目质量提高提供切实保障,全方位的预防安全隐患。同时,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为工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当施工全体人员树立安全意识之后,还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安全检查。为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使员工安全意识得到强化,企业可以支护、凿岩、出矸等工艺为核心,制定细致全面的安全检查表,由内部各个层级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并咨询安全顾问企业,对当前安全情况与管理水平进行审查与评估。最后,施工单位还应开展安全宣传与教育培训等活动,通过特殊工程、安全教育、技术交底等方式,加强安全知识与技能的传教,使员工能够充分理解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生产技能,树立安全作业的思想观念,有效预防风险问题产生。
        2.2构建安全体系,创新监管模式
        首先,构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安全管理应渗透到全体成员、全体工程之中,并非单纯某人或者某部门之力便可完成,需要有健全的组织体系做保障。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安全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决策层、管理层与操作层,以决策层为体系的核心,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内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剩余两层则根据制度规定与安全管理要求,负责组织与实施。其次,丰富安全监管模式。在现代企业制背景下,应创建与之相符的安全监管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研究人的心理素质、纠正不安全行为、控制误操作等为管理中心,预防安全风险发生。同时,以管理为中心,明确一切事故的成因均是管理缺陷所致,因此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与自身安全生产特点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化安全管理理论,将生产安全、治安、消防等综合起来,对一切意外事故的根源、过程与后果进行追踪,在综合管理下预防风险的产生与扩大。最后,完善安全监管制度。规章制度可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制定安全监管制度的方式,可引导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作业,减少安全风险隐患产生。对此,企业应在确定施工方案后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由专业管理团队全面分析,确保施工内容与制度规定相匹配,提高矿山建设的安全稳定性。在工程建设中,还应落实责任制,将项目总目标划分成多个子目标,并落实到个人、各部门,由此避免安全风险事故发生,促进矿山行业可持续发展。
        2.3风险监控信息系统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技术不断成熟,企业可在GPS、WEB基础上创建风险监控系统,将其应用到矿山工程建设中,为后续安全风险监控指明方向。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可对工程中的潜在风险源进行准确识别,还具有空间分布管理、反馈闭合等功能,可使风险参数变化得到综合分析,及时采集风险信号,并立即发出警报,使该项工程得到有效的风险监控,还可使监控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此外,政府和企业也应针对当前现存的风险因素,通过制定监控标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方式,并在全网范围内公布和应用,使安全风险监控能够有法可依,促进监管效率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矿山规划建设中,矿山工程建设的作用不容忽视。考虑到部分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应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监控措施,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对此,施工企业应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加强安全检查、创新监管模式、合理规划工期进度,并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将GIS控制技术、PLC控制技术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矿山安全生产现状得以改善,有效预防安全风险事故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促进矿山行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昌波.矿山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20(08):25-26.
        [2]刘洪伟.矿山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J].现代矿业,2020,36(02):226-228.
        [3]罗富荣.北京地铁工程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及监控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