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三农场第一管理区七站
摘要:农场农机信息化宣传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加强农机信息化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引导、激励、监督等功能,有助于把党和政府有关农机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落实到基层、农户;有助于传播普及农机化先进技术,提高农场农机化工作的地位。本文针对农场农机信息化宣传和推广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农场;农机信息化;宣传
一、农场农机信息化宣传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都需要宣传舆论的有力支持。新闻舆论的力量,同样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机、支持农机的舆论氛围,是农业机械化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宣传农机化发展成就,有效地提升农机部门的社会地位,提高广大农机工作者对农机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机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宣传农机化的重要作用,为农机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调动和激励广大农民、机手以及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场生产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宣传农机化工作的典型经验,推动农机化系统的工作交流,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工作方法、工作机制和工作作风的转变。通过宣传新的农机实用技术.不仅把致富信息传授给广大农民,还可以运用市场信息手段,引领农机产品进入市场转化成商品。农机管理部门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行电子政务办公,提高办事效率,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农场农机管理服务水平。
二、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在我国农场建设中,不断加强对农业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其创新之处在于五个方面:第一是表现在对农业新市场的不断开发上,二是表现在对农业产品自身的创新和发展上,三是表现在对于农业技术自身的创新上,主要体现在对于农业技术在管理和组织上的创新,文中所提及的创新不只是农业技术上的创新,也是指农业技术在科学化的生产中的创新,在农业产品的相关理念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表现创新。在开展对于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动工作时,需要对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动力作一保障,此外,还要确保农业推广技术的可持续性,上述内容的实施都离不开相应的服务体系以及比较完善的农业机制。在之前对于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广过程中,人们对于农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够重视,这种情况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在以往的农业体制的不断推广中,始终不能脱离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我国的国情来看,其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一大半的农民,因此要想让农业的发展不断强盛,就要让农业的主体——农民不断强大起来,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将农民融入其中,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国的部分农场中,还存在一系列的农业机制不健全的现象,其没有较为明确的定位,同时在经济的投入上十分不充足,此外,也不具备完善的推广条件。然而,对于农机化技术的大力推广,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将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及责任感运用到工作中来,不断促进农业而改革步伐的加快,为农业技术在推广中的服务能力做好保障。
三、农场农机宣传推广工作与信息化的融合
1、加强领导。加快农场农机信息化建设决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管理事物搬上计算机网络,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府工作流程的整合与优化重组,打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带,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在农机信息化建设中要统一认识,工作到位,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支持信息化建设,并大力推广研究开发出来的成果,使之应用于生产,变成现实生产力。通过产业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经营集约化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加强管理、营造机制的作用,为不断优化农机结构,适应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需要,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延伸,提供详实信息。
2、多媒体的融入使用。在我国农机化技术不断推广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将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以及比较直观的广告和展览等手段运用其中,及时有效地将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技术和工具传播给农民群体,不断引发农民群众的注意以及重视,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对于现代化的农业技术的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促进农民对于新技术的利用兴趣。此外,在多媒体融入的过程中,还要建立一定的试验示范点与基地建设,在推广的过程中,以点带面,并将其讲述给农民听,展示给其看,不断引导农民对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让农民群体加大对农业技术自身的优势的认识和运用,将原有的、传统的生产生活观念向现代化的科学观转变,在不断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中,让人民群众改变自身的生产生活行为。农机补贴政策的推广是实现农业工作开展的一项非常有效地措施与手段,各区域内的农机推广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政策中的相关制度,并要不断落实,按照当地推行农机的实际情况和推广工作进行的实际需要,不但要做好农机工作中的配套设施以及比较合理的布局,还要不断加强对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此外,将一些补贴力度大大强化,还要将推广的实际情况与所推广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将一些支柱产业需要的机械进行引进以及推广,农机化技术的推广不但是一项技术活动,还是我国的一种经济活动。将资源共享自身的优势不断发挥,共同制定出适合所推广区域内部的服务机制。
3、加大做强帮扶力度。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决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管理事物搬上计算机网络,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府工作流程的整合与优化重组,打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带,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在农机信息化建设中要统一认识,工作到位,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支持信息化建设,并大力推广研究开发出来的成果,使之应用于生产,变成现实生产力。通过产业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经营集约化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加强管理、营造机制的作用,为不断优化农机结构,适应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需要,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延伸,提供详实信息。
4、提高农机信息质量。信息的采集是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信息收集要针对农业、农场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中的新需求,突出重点,从政策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和农情信息人手,积极采集各类农机化信息。
5、有效开展农场农机化信息服务。农场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要明确定位,按不同服务范围、对象和内容开展工作,体现服务的层次性、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为服务对象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供一条快捷的路径。组织指导全市开展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工作,根据区域特点,生产情况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取舍,传递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推广信息等,为农业主体服务,为上级农机部门网站提供农机化信息支持。交流信息服务的经验和做法,提供农机科技信息、政策信息等,对广大农机工作者和农民群众了解农机具推广信息、开展农机咨询服务、传播推广农机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总结:农机化技术推广是将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转化普及、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使农业增效,农场增收。农机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是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和新设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是摆在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和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刘科,马根众.山东省农机化技术推广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2,10
[2]周平,曲小明,田淑荟.阻碍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及发展的原因分析[J].湖南农机,2012,11
[3]孙小亮.论加强农场农机信息化宣传的具体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