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基础运算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1年 05月第05期   作者:谢晓丽
[导读]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江苏省海门市第一实验小学       226100
       【摘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的潦草,数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因此出现了同一次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算对了,有的可能错的现象。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型、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是:数与计算。因此,了解和研究其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的任务之一,也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主要目的之一。随着社会开放与教育制度的改革,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才是教育最应该重视的,但在以往传统教育影响下,还是出现了学生套路化解题、学习拖沓效率不高的情况出现。对此,教师需积极结合教学实际与科学理念对教学进行创新与优化。
        一、扎实基础知识,巩固学生能力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意义和影响。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培养,才能得以提高,不是学生先天就有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将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通过计算来进行;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通过计算来落实;同时明确知道:几何知识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通过公式的推导与运用来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学生要解题,首先需要掌握解题用到的知识。小学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不同年级段的应用题蕴含的数量关系与逻?都不相同,其难度也不同。教师要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增强其练习效果就首先要保证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毕竟低年级的学生无法解决高年级的数学问题,而高年级解决低年级的数学应用题并无训练效果。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扎实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巩固学生的基础能力。对此,教师可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为其后期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学生人品与修养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是学生正式学习的开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教师需要认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学习习惯是可能陪伴学生一生的事情,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的好习惯,一方面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多次熟悉所学知识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素养,为其后期数学学习提供良好基础。
        二、情景教学,模拟场景
        应用题的一大特点便是将事物变化与数量关系进行结合,这是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年级尚小无法理解过于抽象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难免遇到重难点题型,传统讲解可能导致学生接受程度不高,从而影响学习兴趣与效率。对此教师可结合情景教学法与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如我在讲解鸡兔同笼的问题时便遇到学生难以理解该问题的情况,对此我便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数学问题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课堂教学中,我首先邀请一定数量的学生站在一起,首先随意指定部分学生为兔子,部分学生为鸡。假设鸡和兔子听到哨声便会抬起一只脚,然后我便开始向学生展示模拟的情况,第一声哨声响起,鸡和兔子都抬起了一只脚,因为鸡和兔子一共有35只,那么这时便有35只脚抬起,还站着的脚有94-35=59只,随后第二声哨声响起,这时还是35只脚抬起,剩下有59-35=24只脚,此时教师需要明确引导学生说出鸡有几只脚,当学生说出两只时可再引导询问这时还有鸡站着吗的问题。这样教师一步步模拟教学并进行引导,可有效帮助学生理清逻?,清晰条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三、解题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解题效率
        想要提高学生解题效率,最有效的措施便是指导学生相应的解题方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进行解题方式的指导,前者为直接告诉学生解题方式,可用于公式等数学概念,后者则需要教师在讲解例题与练习中一步步引导学生养成相应的解题思维。前者效率高,然易被遗忘,学生对此掌握程度不高,多数为囫囵吞枣。后者效率低,然记忆深刻,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便是对其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不仅对学生解题有着极大的帮助,还能对其数学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后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笔者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