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孩子写好作文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1年 05月第05期   作者:吴 露
[导读] 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的体现,与平时在学习中的积累以及练习密不可分,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将作文的写作纳入到日常教学的范围中,以此来使得学生能够在逐步的锻炼过程中,取得作文能力的进步。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东成小学    邮编537014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中,作文是综合考察学生汉语语言能力的项目,主要的针对于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进行考察。事实上,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的体现,与平时在学习中的积累以及练习密不可分,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将作文的写作纳入到日常教学的范围中,以此来使得学生能够在逐步的锻炼过程中,取得作文能力的进步。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生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叙述,就语言积累以及作文的针对性练习量大指导方向进行分析,探讨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能力;指导策略;

      在新课改的理念中,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是重要的引导着以及帮助者。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得课程进行的过程能够围绕着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进行开展。教师需要就学生的能力以及识见进行分析,使得在教学开始之前就对于学生的具体状况有充分的了解与准备,在小学生的作文写作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同,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指导。
      一、小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文字词语功底不足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从拼音、识字等基础的内容开始进行的,学生面临着语言的积累。在作文的写作中,字词是基本的组成内容,需要学生在掌握正确文字、词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应用。在小学生的作文写作中,常常存在学生由于字词积累不足,而导致无法清晰的表达自我的想要表达的内容,或是内容表达的不准确等。此外,错别字的以及词语意识不清等现象也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写作。
      2、文中缺乏明确的内容或观点
      在小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所积累到的识见内容有限,在进行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往往不能够根据自我的见识进行展开性的描写,这使得学生的作文写作中缺乏明确清晰的观点或是内容,作文内容空洞。
      3、文章的组织能力不足
      由于学生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对于作文结构没有进行特别的注意,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不能够根据具体的文体要求,构思符合于该文体的结构,最终作文的结果呈现出结构不清晰,叙述混乱的状况。
      二、学生作文的指导策略
      1、进行文字、词汇的积累与巩固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生字以及生词是重要的构成内容,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初步的对于字词进行认读,并且明白其含义。教师需要在初步的教学进行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就新学的字词进行应用练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不同的练习策略。
      例如,学生的字词运用能力较差,就需要进行强化的训练,强化训练的过程中,就需要练习学生将不同字词进行组合的能力。


由于这些字词通常出于同一篇的课文,学生可以对于课文中的应用进行模仿,将新学的字词组织在同一段文字当中。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并且有迹可循,降低学习的难度。
      2、进行作文的仿写
      学生的观点以及思想内容的产生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阶段进行培养,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技巧的练习达到使得学生能够产生自我观点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于不同内容文字的记忆以及仿写来完成,这种方式可以快速的提高学生的观点组织能力,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避免弊端的产生。作文的仿写,会使得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写作过程中,产生对于他人观点依赖的现象,从而不进行主动的思考。教师在学生的仿写过程中,要求学生可以进行观点的应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需要在文中阐释自我的观点。事实上,文章的写作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学生具有自然的表达欲望,教师仅仅需要对其进行激发,并教会学生表达的技巧以及能力即可。
      3、进行作文的修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孩子喜欢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可以用中国历史上的改文佳话,譬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千古名句所含的故事激发孩子修改习作的兴趣,让孩子知道这些名句都是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的。当孩子愿意修改自己的习作时,教师首先应指导孩子从整体着眼,总体浏览自己的作品,思考习作是否符合作文题意,自己的写作目的是否明确,对这些内容先进行修改,同时改正明显的病句及错字别字。
      4、联系生活、挖掘写作资源
     “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是困扰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问题。起步阶段更是如此。这与教师在取材方面限制太多有误,我们总是告诫学生,什么是值得写的,什么是不值得写的,到头来,学生反而缩手缩脚,无从下笔。其实,捅破蒙在“作文”之上的一层纸,就会发现作文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可写的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不可写进作文的。讲述假期浏览的经历,讲述自己的社会见闻,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电视节目,畅谈自己的理想,倾吐自己的快乐和烦恼……目之所及,耳之所往,写下来就是作文!
    每一次的习作教学活动,根据习作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取材,如写有关于秋天风景的习作,可以让学生把上学路上的田野、小路、菜园写进作文;也可以写校园、草地、山坡……还可以在写作之前带领学生去草地上,山坡上,树林里观赏那里的风景。再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在小学语文的作文写作中,只要孩子有了写作的兴趣,养成动笔的习惯,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写作素材,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逐渐的。掌握技巧,提高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友兰.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27(02):125-126+129.
      [2]赵海蓉. 从模仿开始学写作——如何指导习作困难的学生写好作文[J]. 新课程(中),2018(06):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