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探究 沈柯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沈柯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民用建筑向高层化的方向发展。
        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天门市  4317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民用建筑向高层化的方向发展。对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及环境适应性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及桩基工程的特点进行探讨,有助于民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桩基础;技术;管理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规模和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人们对工程施工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桩基础是建筑体的重要承重部位,决定着建筑的质量。为了避免发生地基下沉或楼体倒塌等工程事故,必须重视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提升建筑的稳固性,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确保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1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和桩基基础的地位
        在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是工程的基础,施工效果会直接影响工程稳定性,需要施工单位高度重视。地基在建筑结构中负责承担建筑整体重量以及传重压力。尤其是高层建筑,自重压力大,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如果不能分流受力,容易导致建筑倾斜甚至倒塌的事故。在施工期间需要加强对地基的管理,为后续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地基施工可以分为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人工地基施工成本高,施工周期长。天然地基主要是具备岩石结构的地区,在施工期间,不需要进行加固施工,岩石强度基本满足分流实力需求。但是,由于作业面积小,往往还需要利用人工地基施工进行加固处理。桩基础在建筑施工中也十分重要,需要在施工范围内找到最佳成桩位置。在桩孔内填充合适比例的拌和材料,从而起到加固建筑结构的作用。在桩基结构中,主要包括承台结构和基础桩结构。基础桩结构常见于固定成桩结构,承台结构稳定机械,改善成桩质量。在施工区域进行桩基础施工能够优化土壤结构,让土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标准,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综合性能。如今我国土地可用面积不断缩减,建筑工程高度逐渐上升。很多建筑工程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施工,对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桩基础施工能够改善基础作业环境,达到施工要求。如软土地基施工,采取桩基础施工,能够显著提高基础结构强度,推动建筑施工顺利进行。
        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探讨
        2.1排水固结法
        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土层中的水排出,使原来松软的土层固结的方法为排水固结法。采用打入袋装沙井或者插入塑料排水板使地基土中的水排到地基土的上层,再通过真空预压技术抽出地基土上层汇集的水流,地基土的因为缝隙中没有了水而快速固结,压实,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而且地基沉降量也满足要求。此方法方便简单,就地取材,适用性广。适用于饱和黏性土、淤泥及淤泥质土的处理。
        2.2强夯地基施工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强夯地基施工多见于粉土、砂土等松软性质的土地中,通过添加大颗粒材料强夯,能够构建稳定的地基结构。在强夯施工中,要提前进行强夯试验,观察在强夯过程中振动频率是否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若对附近建筑物产生影响,还需要加强减振处理,保护建筑结构稳定。强夯地基施工前对场地进行清理,保证场地平整,便于储存强夯施工设备。另外,要合理选择强夯地点,需要和附近建筑物保持15m距离。若距离不足,需要设置隔振沟带。建立隔振沟带需要将强夯地带包围起来,沟深度超过建筑物深度。准备强夯设备的同时,要做好安全防护。保证强夯施工期间,起重臂杆不会发生偏移,钢丝绳不会发生摇摆。强夯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数据进行施工,达到强夯深度附近,要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夯击后及时回填土质,保证强夯地基下沉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强夯过程中务必保证夯锤垂直落下,避免夯坑偏移。在软湿土质条件下施工,还需要设置排水沟,然后才能进行强夯施工。


        3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
        3.1灌注桩的施工
        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较为丰富,可选形式包含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钻孔桩等,其主要区别在于成孔方式不同,各自的适用场景和应用效果也均存在特殊性。在工程实践中,需要以实际施工条件为立足点,从技术可行性、施工安全性以及经济效益性等方面展开分析,经过对比后选择最适宜的方式。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护壁问题,若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护壁效果欠佳而诱发安全事故,难以满足建筑的质量要求。沉管成孔桩施工过程应辅以震荡冲击处理措施,确保桩基的成孔质量。在机械化作业模式下,施工过程中的设备存在较明显的噪声污染,不利于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需从源头上减小噪声污染,同时隔绝噪声的传播途径,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在居民活动频率较低的时段组织施工。
        3.2人工挖孔桩
        人工挖孔桩是应用较普遍的灌注桩技术,施工作业需大量人力,施工成本会随之提升,具体实施会受项目规模和施工条件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人工挖桩孔适应于具有无水和渗水量较低的黏性土、砂土、粉土及风化岩等地质条件的土建施工,也同样适用于容易产生坍塌问题的地质环境,包括淤泥、流砂或松散沙土等土质。与其他类型的桩基础相比,人工挖孔桩具有针对性强和灵活性高的优点。在实际施工中,需重视井壁护圈的防护措施,尤其在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工程施工中,防护措施的作用显得极为重要。在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基础上,人工挖孔桩的作业操作更加简便、安全,也能更好地满足抗震施工的要求,同时还能降低对施工区周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施工技术人员应注意做好人力资源的调度工作,选择科学的施工作业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有效落实在具体工作中。施工人员在井下打桩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必须提前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管理者要在施工现场强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保障施工作业的有序进行。
        3.3静力压桩技术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施工成效而言,静力压桩技术具备较强的承载力,同时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性能也比较好,其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水平,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不必要损失的出现。但静力压桩技术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其适用范围的限制,静力压桩技术的应用情况仅仅是土质比较松软的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区域,土质较硬的区域使用该技术很可能会破坏当地土层的结构,对土体产生极大的负面。以上所介绍压桩技术是桩基础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当前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很广,针对其优缺点需要进行合适方法的选择。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中地基和桩基施工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稳定性。施工期间需要根据现场条件和设计要求灵活选择施工技术,保证建筑物施工质量,达到承载要求。施工需要严格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提前预估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保证建筑施工安全进行。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顺利竣工,为工程质量和社会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潇.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20(15):167-168.
        [2]时超.试析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09):145.
        [3]彭景林.试析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9(01):66-67.
        [4]张照琪,滑杰,车洪庆,杨月.试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9).
        [5]陈义贵.试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