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琳琳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11期   作者:刘琳琳
[导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关注度不断增加,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很多与现实情况不符的问题。那么,针对这些问题又有哪些对策呢?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 对策
        刘琳琳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 绵阳    621700)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关注度不断增加,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很多与现实情况不符的问题。那么,针对这些问题又有哪些对策呢?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1-022-02
        语文是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时所使用的一种工具,对其学习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小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重视对语文的学习,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1.具有互动性特点。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是合作性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还是自主性学习方式,表现出来的师生关系是相互平等的,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彼此的经验与知识,分享着经验与体验,从而使得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开阔学生视野,探索新的问题,达成师生之间的共识,使教师和学生和谐相处,促进教学相长。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形成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氛围。
        2.具有灵活性。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也要具有灵活性。教学组织形式是多样的,教师讲,学生要认真的听,也要鼓励学生讲,师生一起认真听;对提出的问题,要实行小组合作解决,又要组织学生谈论争辩。座位安排上,要此阿勇圆圈式、马蹄式、小组式的方式;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实行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取的一切教学组织形式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而定。
        3.具有活动性。新课程背景下,要求语文课程要体现出活动性特征。即是说教师要把在传统教学中需要自身解决的问题设计成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在读读写写的基础上进行猜猜想想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能通过思考达到娴熟的地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备课时,按照教案进行抄袭,不仔细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对教材没有进行深度挖掘与理解。结果一节课下来,如果问他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经常是说不出来。
        2.教学方法不当,不适应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的年龄都还很小,正处于能力和思维形成的启蒙阶段,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掌握能力还不能达到正常学生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而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文字、语言知识,还要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内容。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然而,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依然沿用传统的"识字一课文分段一归纳总结"教学步骤,而这种教学方法无法再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发展要求,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只能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致使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形式化地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丧失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依然存在教学死板僵硬的问题外,还存在着教学过于自由放任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空有热闹的形式而没有充实的内容的现象。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并没有学得知识,并没有使得自身的素质得以提高,从而使语文课堂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1. 优化"教法"与"学法"。一是鼓励学生对所学问题进行质疑。学生能提出疑问,就说明学生进行了积极思考,是认真学习的表现。所以,鼓励学生寻找问题进行质疑,是语文教学应该培养的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体现。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提问要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从平所学课题提出问题;从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从某些模棱两可的知识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的时候给学生留出提问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的意识。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每当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开始教学时,我都把教学目标告诉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要学什么才能心中有数,然后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学生明确了目标之后,才能够有目的的去学去训练。
        2. 多种教学方法合理使用。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方。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要因具体内容而定,对凡要求感知积累的简单内容,宜采取自由默读、背诵等自我感受的学习方式学习;对具有多元思维趋向、利于结合不同生活体验形成独特感受,培养思维个性的内容,宜让学生分别独立体验、思考、再当众展示不同的思维结果,引发多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学习方式;对疑难的重点内容,则宜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或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共同学习交流,以相互启发,加深理解形成共识,突破疑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 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制止教学活动的形式主义之风。《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新课程改革最关键就是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是教师由传统课堂的主讲者和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要实现这两个转变就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同时,教师要尽量避兔课堂上出现各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活动。如在组织学生讨论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可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综合、筛选,选取一些关键的、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进行"情景再现"这一环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并适当地加予调控;在让学生搜集、汇报资料时,教师可事先给出范围,并要求学生汇报前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提取,有必要时要先把资料理解内化后再进行汇报等。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多元理解和个性感受,又不违背文本原义和正确价值导向,既防止了教学活动的有形无神,又让师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参考文献
        [1]伍艺.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点及有效对策.《商情》.2015.47
        [2]张涨平;刘平.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教学与管理》.2009.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