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11期   作者:阮伟芝
[导读] 【摘 要】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从潜移默化的习惯的积淀,所以孩子在幼儿园里培养的阅读习惯将让孩子受益终身。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经过调查发现,农村家庭家长并没有看书的习惯,家里没有书,甚至90%的农村幼儿都是留守儿童,家里是爷爷奶奶,每天忙着干活,哪有时间陪伴孩子看书。 【关键词】 村村设阅
        阮伟芝 (泸州市江阳区石寨镇中心幼儿园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 要】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从潜移默化的习惯的积淀,所以孩子在幼儿园里培养的阅读习惯将让孩子受益终身。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经过调查发现,农村家庭家长并没有看书的习惯,家里没有书,甚至90%的农村幼儿都是留守儿童,家里是爷爷奶奶,每天忙着干活,哪有时间陪伴孩子看书。
      【关键词】 村村设阅读室    培养    幼儿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1-050-02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孩子小学入学前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这是2017年高考新政,这一政策牵动着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的心。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很多学校进行了"大阅读""大语文"的教改实验。力点和突破口就是阅读教学: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大规模增加学生阅读量。然而,良好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从潜移默化的习惯的积淀,所以孩子在幼儿园里培养的阅读习惯将让孩子受益终身。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这一文件出台,意味着学前教育的春天到来,各乡镇新建或者扩建公办幼儿园,基本达到一镇一园,同时教学设备设施同步铺开,多数乡镇公办幼儿园设有阅读室,教室有阅读区,提供的图书种类也日趋丰富。然而,好久不长,一批图书投放到班上或者阅读室不到一个月,超过一半的图书被孩子撕坏,面目全非。农村孩子们看书的习惯仅限于看图,基本不是阅读。尽管幼儿园老师极力培养孩子们的阅读、看书的习惯,但是孩子们的始终静不下心,无法安静的看书。经过调查发现,现在农村有点能力的年轻人,都在外面买房租房,在城市里上班,自然而然孩子也带走了。而留在农村的孩子,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由老一辈的看管,他们大多数连字都不认识,还辛苦的干着农活。在外面的孩子,看着课外书籍,逛着博物院,上着各种班的时候,我们农村的孩子在干嘛?在农田里、在蔬菜地里、在家里面的鸡笼猪圈里。生活条件直接限制了孩子们的发展,那么,怎样开启农村幼儿阅读习惯的大门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村村设图书室,创设相对丰富的阅读大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如: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书;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在城市里,社区有阅读室;各个大小的商场有书店;90%的家里有各种课外书,城市里的孩子阅读的环境、阅读的氛围相比农村的孩子就有很大的优势,然而农村的孩子想看书却没有书是最大的问题。近年,泸州各个乡镇在大力打造乡镇面貌、乡镇特色、村社硬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包括村社的办公环境也得到了改善,那么在计划各村办公区的同时,增设一个阅读室,可以提供孩子们的读物,让村里的孩子有书可以读;农村的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一到暑假,没有学校的约束,他们在家释放着天性,溺水事故、交通事故一再发生,如果村村有阅读室,专人管理、定期开放,孩子们翱翔在书的海洋里,从而也减少了各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谓是一举多得。村与村之间还可以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定期轮换图书,保持图书种类的多样化,内容的不重样。长此下去,孩子们爱读书、爱阅读的习惯将养成下去,村村如此,孩子到了幼儿园,撕书的现象将被爱阅读的习惯替代。
        二、村村设图书室,提升村文化底蕴,有助于村有志青年求知致富,建设自己的农村,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家园合作培养幼儿阅读习惯。
        据《刘氏族谱》记载,刘氏刘庄行政村,1983年,回乡知识青年刘春林、陈银生、文中军、吴志明、闫留生,在各自家里办起了"有志青年图书室",在周围村庄很有影响,许多青年纷纷参加。

1985年"有志青年图书室"改为乡溪文学社,受东明集镇文化站领导,打印出版《乡溪》文艺刊物,受到了省、地、县文化部门和共青团山东省委、地委、县委的表扬,社长陈银生也被共青团山东省委评为"青年工作先进个人",被共青团菏泽地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光荣称号。
        既然古有如此优秀的行政村经验为什么现在不能开展勒?近些年,由于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极大关注与重视,农村发展形式日新月异,农村中一些有志的青年也不再背井离乡,远走他乡去打工赚钱,他们选择留在农村,积极开动脑筋,广开门路,多种经营,他们对图书、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家乡发展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村精英青年留在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青年留下了,留守儿童减少了,对孩子的教育就更加重视了,长此良性循环,家园合作孩子阅读兴趣将有很大的提高。
        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家园合作,学校引导家长掌握一定技巧和方法,需要循序渐进。首先,对于孩子喜欢看电视和玩手机的事,作为青年家长不能强制干涉或是严厉制止,而是应该会在尊重孩子的情况下与之达成一致的意见,共同制定每天观看电视或者玩手机时间等。其次,作为年青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前期也可以以身作则,努力制造阅读的氛围,千万不能家长自己上网看电视却要求孩子去阅读,否则孩子就算在读书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村村有图书室,家长能够在孩子阅读的时候也一起参与到阅读中来。当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因为接触的是新知识,学到的是新道理,所以孩子总会对家长进行提问,这时家长就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要鼓励孩子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另外对于阅读内容的选择,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家长不要制定过多的要求,但是可以在内容选择上给孩子一些参考和意见。如果能够以这样的心态去读书,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能体会到那份阅读带来的轻松和快乐。
        三、村村设阅读室  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1、给家长寄发《致家长一封信》
        让家长明确自己能真正给予孩子什么?世界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谁也不能说给予孩子未来多高的地位,多少的财富,那是我们无法掌握的。而与孩子一起读书、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我们家长能够做到的,这是真正能影响孩子成长方式的最好路径。古人云,"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养成孩子的读书习惯将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
        2、举办"家长学校"
        有条件的农村幼儿园可邀请专家向家长传授和探讨家教读书经。指导家长在家如何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如何进行"亲子共读",如何与孩子共同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家长选择图书,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明生动的个案说明如何让家庭生活因为有了"亲子共读"而洋溢温馨和活力。就各园的实际情况而言,实施与推广"亲子共读"以学校、村为核心,结合各园每年的"书香家庭" 建设和阅读活动,和家长互动。
        3、建立故事阅读、一对一念书打卡活动
        开展"睡前10分钟小故事"活动或者一对一念书活动,每天睡觉前父母与孩子开展讲故事或者一对一念书打卡活动,不但增进了亲子关系,孩子除边看边听外,孩子还有机会对照着图画读出文字,这样的阅读活动,对孩子来说总是愉快和难忘的,这就为孩子们培养快乐阅读创造了先决的条件。
        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自己得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模式,那就得自己长期坚持在固定时间引导孩子做固定的事情。绝不能两天打渔三天晒网似的,这样很难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阅读习惯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坚持每天在固定时间段,和孩子一起阅读,引导他们理解图书中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们一定会在阅读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人民出版社 2010年7月
        2.《县级图书馆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举措》 民营科技  2010年第三期  作者 杨晓春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0月
        4.《整合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严虹焰编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