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中心幼儿园 四川 泸州 646000)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1-048-02
幼儿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通过大量事实证明以及许多科学研究所证实的。而幼儿的创造力来源于那里?它来自于各种各样的活动中,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表现出来。而玩沙活动是最自由、最好的活动之一。在玩沙活动中,幼儿可根据提供的玩沙工具,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作品。玩沙材料是本土资源性材料,易找且便宜。幼儿对于这种天然性材料很是喜欢,在玩的活动过程中犹如释放天性一样。
在玩沙活动过程中,我们看到幼儿在玩中不断摸索,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从开始的铲沙、挖沙、装沙到倒沙,活动内容深度提升。当我们看到幼儿自己想象、自己动手用玩沙工具堆建作品时,喜悦油然而生。在"挖战壕""会吃沙的瓶子""给水桶喂沙""沙地寻宝"等活动中,我们仔细观察幼儿在活动的表现,认真地去分析一下每个作品,不难发现,在这些过程中可以看出,在幼儿自身的心理结构、知识水平结构中,他们确实富有新颖性,有独特性,想象丰富,它都是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因此,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幼儿玩沙,并且在玩沙活动中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探索。
一、幼儿玩沙的基本特点
在玩沙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无约束性"中,自由发挥想象,充分体现幼儿活动的主体性。在活动中幼儿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玩是幼儿的天性,而爱玩沙更是体现了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幼儿要认识万事万物,包括认识"沙"在内。而原本的"物"都有固定的形态和特征,经过几次学习就可以认识且不必重复。但是,沙却不同。沙的形态和特征虽然看得见,摸得着。但它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想把它变成什么样子就变成什么样子。在这种千变万化的过程中,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二)玩法多,缺少目的性;常规习惯不到位。一说到让孩子们自主玩沙,从他们的尖叫声中便能知道他们对于玩沙游戏有多"热爱"。但是从孩子们玩沙情况来看,大多数幼儿还处于"盲目"的玩。如独自用木棍搅动沙子、用棍棒和小手来搅拌沙子等,他们的兴趣全沉侵在自己的活动上,不在意其他幼儿的活动;或者活动内容只是简单的把小桶中的沙子倒出来堆高。在常规习惯中还有少数孩子会把沙子抓一把高高扬起,在沙地里走来走去,或去破坏别人的作品,但不加入游戏中,他们没有游戏目的,喜欢玩沙但不会玩沙。
(三)观察发现,幼儿在玩沙时具有创造的潜力。首先,满沙池的沙,让幼儿自主的玩,诱发了幼儿想要玩的欲望。在玩沙活动中,幼儿往往"创作"的是自己熟知的事物。幼儿虽然已具备了初步的感知经验和知识经验,但是对于很多事物,他们还是陌生的,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沙"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而沙可以创造出不同的"作品"却是幼儿感兴趣的。
如案例:"在一次玩沙活动中,观察到大班小朋友牟靖熠在沙池旁材料筐前徘徊来徘徊去,我锁定她想知道她究竟想做什么。终于在选择了一个大的铁锅和两个饮料瓶后,找到一处空地蹲下,刚蹲下,她立刻又站了起来,快速地跑向材料区拿了铲子又跑回了沙池。牟靖熠一手拿起铲子,一手拿着铁锅,将沙一铲一铲地装进铁锅里,一会儿铁锅里就装满了沙,牟靖熠用小手拍打着锅里的沙,我问:"牟靖熠,你为何要把沙拍那么紧呢?"牟靖熠说:"拍紧了好倒出来然后做成生日蛋糕。
"看着她的双手拍使劲的拍打着锅里的沙,拍下去了又再装一些,然后以很快的速度把锅倒过来,圆圆的蛋糕就出炉了。她拉了拉旁边的罗楠说:"你看,我的蛋糕做好了,好看吗?"一旁正在忙碌的罗楠停下了手里的工作,看了看牟靖熠种的花说:"嗯,还是挺好看的。"罗楠说完又继续做自己的事情了,牟靖熠又继续蹲在自己做的蛋糕前面看了一会儿说还差两瓶饮料,又开始动手做起饮料来。"在这个过程中,首先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牟靖熠先确定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选择了材料铁锅、饮料瓶和铲子进行做蛋糕的游戏,牟靖熠把铁锅当成了做蛋糕的模型,沙当作蛋糕,用铲子将铁锅装满沙,然后再将装满沙的铁锅倒出来。在材料的选择上,牟靖熠通过思考,决定开始做蛋糕的游戏后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发现没有装沙的工具后,及时调整增加便于自己操作的材料使得做蛋糕游戏能够顺利开展,而进行制作饮料过程中牟靖熠一连串的动作十分娴熟。在这过程中牟靖熠只花了两三分钟,也始终没有和旁边的同伴有交流或是合作的行为出现。但是在做完蛋糕后牟靖熠主动地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自己的同伴,得到同伴的赞美后更开心了。说明孩子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渴望被他人认可的意愿。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都充满想象和创造,情节的创设、材料的选择以及"作品"的完成。同时,在动作技能的发展上也趋于成熟。在创作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充满想象,并且把自己置于角色扮演中。
沙子的玩法实在千变万化。如干沙有干沙的玩法,湿沙有湿沙的玩法。如以下特点:①一物多名、多用。比如他们在沙中挖洞时,一会儿说是小动物的家,一会儿说是在挖隧道,一会儿说在埋宝藏。②造型"变变变"。在幼儿玩沙时,会发现他们的作品一会一个造型,一会儿一种变化。即使幼儿在模仿其他幼儿作品时,也会加以现象,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作品"。上述的特点正是表现了幼儿的创造力,幼儿正是在创造这种"作品"过程中获得快乐。因此,教师作为引导者而不是干预者,过多干预,也不能片面地评价"作品"像与不像,而是要看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二、在玩沙活动中的一些认识误区
(一)不敢轻易放手。在安全使作下,我们许多教师考虑到安全因素,总是在玩沙活动中有各种禁止条例,原因有二:一是玩沙不安全,不小心就会伤了眼睛;二是容易弄脏衣服、鞋子,很难得收拾。确实如此,在玩沙活动中,如果规则要求不明,孩子之间如若发生矛盾,沙子确实就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但是,这并非是让孩子不玩沙的理由。相反,我们更应在活动中建立有效的规则,让幼儿习得常规习惯。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国内外的所有孩子都喜欢玩沙,为何沙的魅力如此之大呢?这便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活动中,教师深层次观察与发现问题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足。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太"放任自由",单方面认为自主活动就是幼儿自己玩。而教师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丰富幼儿的感知认识,往往就有部分幼儿不知做什么、不知如何去做。二是教师对幼儿观察不足。在玩沙活动中教师不能主动、耐心地观察幼儿活动并及时指导。其实我们的活动课程是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问题来生成的课程,如果教师观察不足,发现不了问题,就没办法生成课程,对幼儿下一水平发展毫无帮助。
三、玩沙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方法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去积极探索新事物,并从中得到满足。在玩沙活动中,创设情境与周围环境发生积极的作用,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在"想要玩,想要学"中去获得体验,探究发现,提升认知水平。
(二)创造条件。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是幼儿玩沙活动的基础。玩沙活动虽然主要表现是自主性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于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活动,幼儿就难以在游戏中获得充分的发展,系列水平发展就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有趣的游戏环境,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以便幼儿去发挥、想象、交流、探索、创造。
总之,玩沙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在玩沙活动中能让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发散他们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