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 刘渠邻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11期   作者:刘渠邻
[导读] 【摘 要】 随着教育的发展,央视的"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的公益广告的开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阅读教育。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哪些策略呢?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段 阅读教学 策略

        刘渠邻 (四川省邻水县鼎屏小学     四川 广安     638500)
      【摘 要】 随着教育的发展,央视的"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的公益广告的开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阅读教育。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哪些策略呢?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段   阅读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1-044-01
        阅读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应该遵循"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念,增进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与重要性,但一些学生因为阅读兴趣不大等原因,在教师布置下阅读任务之后或充耳未闻,或只是简单应付,根本没有仔细品读整篇文本,对于阅读之后的提问也是不愿参与其中,与教师、其他同学的交流沟通少而又少,而且这部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仅仅会完成基础的生字词学习、重点段落的背诵等学习任务。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归根究底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没有得到很好地激发。以苏教版六年级《我们爱你啊,中国》为例,如果没有强烈的阅读兴趣并带着丰富的感情品读这篇诗歌,诗人对祖国浓烈的爱意是难以被挖掘出来的,学生的共鸣感也难以随之产生。
  1.设置阅读情境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需对文本导入环节加以精心设计,情境阅读教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2.阅读形式的多样化
  为了切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提供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如配乐朗读、图片观察之后再读、听大师范读等。在阅读方法上,教师应尽力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学习习惯选择默读、大声朗读或在教师带领下跟读等。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兴趣得到提升之后,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也将随之得到提高。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当然还需对他们朗读的情况加以一定的指导与评价,帮助他们更加准确、流利地进行诵读。
        二、词语学习,扎实厚重
        1.关注字理,渗透文化。汉字是表意文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几乎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词语教学中,会读会写只是初级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字词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汉字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汉字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科学有效地将字词教学引向深入。
        2.着眼积累,活学活用。词语教学重在积累运用,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积累语言信息,掌握语言这个学习和交流的工具。
        3.比对变化,发现秘妙。


词语是阅读教学中最活跃的元素,引导学生品味词语的内在意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主体地位。首先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以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营造情感交融的氛围,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以情促认知,以情增认知,使认知与情感交融。其次,把学习的主体权还给学生。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树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参与全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全部感官的参与,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言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性,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师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用意很明确,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逐步养成习惯。很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
        五、用心的激励评价学生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回答真精彩,而且声音也比以前洪亮了,老师真为你的进步高兴。"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类似这种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

        参考文献
   [1]何兴华. 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的教学策略.《新课程.小学》.2015.05
        [2]夏春宇. 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