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芙 (成都天府新区职业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 自2008年以来,我校以感恩教育为德育抓手,以"知恩于心,感恩于行"为教育目标,逐步教会学生如何感恩、并将这种心理素养表现在日常对待同学、师生、父母等周围关系上,以达到学生自身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项目推广以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要使目前的感恩教育进一步的深入学生内心,形成师生可持续的内在感恩动力,就必须从教师的角度去分析感恩教育得以继续深入的方式方法,教学思维等问题。本文着重从感恩与关怀的辩证关系出发,研究教师教育及教学观念的转变来探索感恩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以期推动感恩教育继续深入的开展。
【关键词】 感恩 需要 关怀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1-042-02
一、感恩教育与关怀教育之间的"表"与"里"
感恩情感是中职学生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组成元素,同时也是今后立足于社会所必须的个人素养,随着现代社会转型及社会结构变化,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中学阶段,学生普遍缺失感恩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普遍存在于家长及学生当中,在中职校园推行感恩教育就成为很多学校的必然选择。然而要教会学生感恩,就必须要有感恩滋生的土壤和养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彰显关怀理念的教育群体是滋生感恩情感的重要土壤及养分。感恩更多的是一种落实于实际行动中的外在表现,而关怀是打动学生内心的一种教育方法,运用关怀教育打动学生,营造学校关怀氛围,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感受关怀、感受感动、只有滋生了感动,感恩情怀的塑造才有了前提和可能。同时,感恩情怀的塑造,学生感恩行为的外露,又落实在关怀的行动中,反过来促进关怀的氛围更加浓厚,使其教育功能更加强大。
二、中职学生关怀情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1.从中职学生的家庭分析关怀情感缺失的原因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基本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因素最大的就是家庭,父母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处事方法等都深刻的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养成,随着现代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家长在价值观念上也随之发生改变,普遍存在用金钱关怀代替生活关怀,用简单的享乐与成长幸福画上等号,致使关怀情感在无形中被某些其他因素所取代,没有了关怀的基础,加之在思想意识上,认为中职教育就是成人教育,无关紧要。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学生在中学这个关键的成长成人阶段,缺乏家长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关怀,学生开始变得自我、甚至是极端。
2.从中职学生的学校教育分析关怀情感缺失的原因
学校教育是现阶段学生接受的主要教育形式,学校教育的目标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发展方向,在学生从小学至高中段的学习期间,特别是在初级中学的转型阶段,在目前都是担负着重要的课业负担,巨大的升学压力被学校无形的从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上逐渐转移到学生身上,唯升学为第一价值取向,这不仅使学生的所有教育都围绕考试服务,教师的功能无形中也失去的关怀的思想与行为,取而代之的是试卷和单一的文化成绩评比,这样就直接或间接的取缔了教师人文关怀的本质属性,变为考试的工具。
3.从中职学生的社会关系分析关怀情感缺失的原因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性化的沟通方式,QQ、微信等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使学生的社会信息的获取变得便利,同时,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中职生而言,在获取有意义信息的同时,也获取了不良的、甚至于消极的信息,这是家长和教师都防不胜防的棘手问题,在无形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开始变化,用手机沟通代替社会沟通,从学生角度而言,主动远离了关怀的环境。
在没有关怀情感存在的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很难想象能够学会感恩,学会主动在行为上关怀、关心他人,他人也很难认可他是一个具有感恩情感的人,这对于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全、今后的人生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三、感恩教育中关怀教育思想的运用方法
1.运用"教师关怀"代替"教师权威"
在校园中,教师与学生,是校园关系的基础,构建关怀校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恩"的存在,是落实感恩教育的落脚点,教师关怀的建立,就是要教师转变对差生、问题学生的本来看法,运用关怀、关心的手段,让学生与教师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老师的好,从无论从课堂、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运用一种平等和尊重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都有学好的愿望与前者。同时,不仅是班主任教师要有这样的思维,科任教师同样也应该有这样的思维,既然没有普通高中的升学压力,就应该把学生的自身转变当成的压力,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去做。用关心、爱心去打动学生,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变,进而达到思想意识的转变。
2.运用"制度关怀"代替"制度约束"
从学校的层面而言,在管理制度的设计上,应该以人性化的关怀为主,任何一项约束与管理制度,都应该彰显对学生的爱护与关怀,并且这种爱护与关怀都应该被学生认识和感受到,在制度层面更好的做到服务教师、服务学生。让学生找到大家庭的感觉,每一项制度的设立都要有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变,要改变观念,从不准学生做什么,转变为学生应该去做什么。以达到学生价值观的转变。
3.运用"行动关怀"代替"刻板说教"
在学生活动层面上,设计真正能够打动学生内心的活动,多问问学生的喜好、多调查学生最关切的问题,最困惑的问题,在现有条件下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学习困难,才是现代教育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精神,运用实际行动转变刻板的说教,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关怀与爱护,才是学生养成感恩情感的动力源泉。
四、总结
很难想象在一个推行感恩教育的校园里,教师不具备关怀的思维,以简单的说教永远无法真正的打动学生,更不能只为了上课而上课,中职学校学生的教育,应该以学生思想及行为转变为主,教师思维的僵化、冷漠。是无法激发学生内在的感恩因子的,因此,在推行感恩教育的同时,建立关怀校园,才是滋生感恩情感的温情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