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小学低段写作培养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11期   作者:张雪
[导读] 【摘 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语文课程意义的写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特定要求用书面语言创造文本,以发展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而小学低段的写作就是一切文学的奠基石,只有培养好低段学生的写作,才能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综合情感素养。 【关键词】 小学低段 写作 培养
        张 雪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石板镇九义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语文课程意义的写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特定要求用书面语言创造文本,以发展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而小学低段的写作就是一切文学的奠基石,只有培养好低段学生的写作,才能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综合情感素养。
      【关键词】 小学低段  写作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1-038-02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学段学生写作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只要求能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一、目前小学低段写作的普遍现象:
        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光要求孩子说,也要求孩子写,对写有要求,就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完成作文这件事很难很难。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做不好。有部分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没有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文本的特殊性,千篇一律地进行框架式的灌输,企图用现成的模式去建构作文在孩子中的印象,孩子对作文的抵触情绪就出现了。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写作文就是文字的堆砌,没有考虑该年段的写作要求。形成了流水账形式的作文,又得不到老师的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对作文更加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低段学生的写作兴趣:
        1、抓住低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一些图画色彩、画面的捕捉能力非常强。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具体可视化的图像上进行无穷的想象。但是,除了以上这些孩童时代该有的发光点,还有他们的不足之处: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他们的感知活动较少受目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
        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等等。
        低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就要求有一种本身故事特别有趣并且能够让孩子感兴趣的文本出现,那么绘本的出现就极大的适合。绘本对于引导孩子写作是非常有用的。绘本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来说是能够引起孩子的极大的兴趣,促使他们想去认真读一读的愿望。


        2、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儿童从小听故事、爱阅读,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也认为,那些爱听故事和阅读的儿童,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最重要的是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新课标从低年级开始就对学生提出了大量课外阅读的要求,这种要求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不多,起初的阅读离不开大人的辅导。他们必须借助大量图片或老师及家长的讲解来获得书中传递的信息,随着课程的进展,他们逐步看懂同时带有拼音及汉字的一类图书,独自完成阅读。但不管是哪一种阅读方式,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同时,低年级学生进行初步阅读时,可以课本上的为例,由浅入深,逐步转向课外的各类书籍。为了让学生感受的图书的美妙,老师们想尽办法把阅读与多种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多媒体图画,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础。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合理利用多媒体制作图片,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孩子通过仔细观察画面,通过适当的提问为支点,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引导孩子把不会思维的想象成为会思维的,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为会说话的,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有时,还可以只提供一种情境,让孩子的想象自由驰骋。只有经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有深厚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可首先引导他们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再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使孩子做到言之有序,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4、合理利用批评、表扬与鼓励,给学生一份自信。
        孩子的常态生活是积累经验的过程,表扬关注的是"结果",鼓励关注的是"过程",因此我们要少表扬,多鼓励。
        不论孩子做了好的事情还是不好的事情,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再告诉孩子下一步的方向和方法,这就是鼓励。
        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刚刚跨人作文殿堂的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更无可非议。在作文教学当中,我也经常对学生们说:"别怕,相信你一定能行的!"老师在点评孩子们作文时,也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在作文中,有些孩子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我们若是把孩子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总之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作文处在启蒙阶段,只有教师注意培养兴趣,正确引导,认真观察,启发想象,鼓励创新,巧妙评价,才能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才会文思如泉,笔走如神,才会写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才会终身受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