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华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珠江路实验小学 四川 德阳 6180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1-036-01
多媒体已经深入到各个教学环节,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的新鲜性、直观性、乐趣性和多样性优势。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恰如其分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将那些静止和单一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刺激学生视觉、听觉和大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信息量,从而起到优化课堂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教学成果,特从意义、途径、注意事项三大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权做引玉之砖,以期为推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深入发展做出自身应有贡献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恰如其分运用多媒体,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填鸭式。一种丧失学习兴趣的学习,学生是不会主动参与和积极创造的。一旦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内心胡产生一种驱动力,推动他们自我努力,不断进取。小学生生活经历有限,知识积累不足,能力较低,但他们渴望发展和进步,希望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赏识和关注。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作者认为:恰如其分运用多媒体,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挖掘多媒体显著优势,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质疑发问、深入探究和主动创新提供良好条件。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构建适宜学习环境,精心设计、积极制作,一起寄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恰如其分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语文是一门彰显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一门学科。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依靠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是很难促使学生体验语文的美,很难丰富学生情感,促使学生体验真情实感。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运用多媒体,促使学生沉浸其中,丰富内心情感,完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生活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宽以待人的人生态度、正确看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将课文插图、文字、自然风光、人物事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挖掘语文的文字美、人物美、思想美去感染每位学生,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促使学生从视觉、听觉和大脑,全方位享受美。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和步骤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全心全意阅读课文,分角色扮演课文人物、推敲那些关键性词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和全面体验课文内容,最大限度丰富学生情感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恰如其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创新能力。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广播、校园网、黑板报等等定期展示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题材,激励广大师生踊跃参与,并对那些表现优秀的给与奖励,打造一种浓厚的创新氛围。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并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引导学生深入揣摩课文汇总人物形象、全面把握人物性格,彰显人物的真实性。
四、小学语文教师要恰如其分运用多媒体,点燃学生写作欲望
通过课堂细致观察和课下走访得知:许多学生畏惧写作和不愿意写作,尽管教师对写作要求明确,并且进行引导,然而许多学生依然感到无从入手。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是,情感参与其中,其主要包括:生活阅历和自身所见、所感和所闻,为此,学生在写作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观察,透过事物表面现象,深入到事物本质。然而由于小学生阅历有限,缺乏生活体验,他们时常对写作很茫然。有鉴于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沉浸其中,将学生所闻、所感和所见和写作内容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外面五彩世界和描述自身精神世界的舞台。
四、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提供巨大便利。不仅丰富课堂信息,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然而,每种教学方法并非完美无缺,都是有优势和缺点的,多媒体也不例外。多媒体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传统教学具有多媒体不曾具备的优势。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清晰意识到:教师和学生才是课堂主角,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性工具,以免出现本末倒置现象。此外,教师扎起运用多媒体时,要最大限度发挥其综合优势,并将这些优势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以期充分利用多媒体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管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然而它毕竟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此,我们要正确看待其利弊,以期和语文有效融合,更好的服务课堂。
言而总之:在广大教师深入研究、勇于实践和积极反思下,多媒体已经深入到教学中各个环节,并焕发着勃勃生机,但,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其利弊,以期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