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少坤
栖霞市东盛置业有限公司 山东栖霞 265300
摘要:我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对混凝土材料的需求很大,一些混凝土生产厂家和施工企业未能充分、有效地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造成工程实践中混凝土质量问题多种多样,给各类建筑的安全稳定应用带来诸多隐患。为此,应通过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深入研究,明确混凝土施工各环节的技术要点,从而促使混凝土生产厂家和施工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各类建筑物的施工水平,促进建筑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伴随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混凝土施工基础作为基础的施工内容,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应用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但是如今社会对于土木工程质量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仍然重要且必要。
1混凝土施工现状
现阶段,混凝土是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其本身有许多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优点。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建筑施工的水平。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尽管混凝土材料有很多优点,但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这种材料的性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对各施工要素控制不当,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混凝土材料在土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如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不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混凝土配比过程中不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要求、混凝土中添加的各种添加剂不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混凝土浇筑过程缺乏有效管理、混凝土缺乏有效的后期维护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建筑业对混凝土施工没有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施工人员只能凭自己的经验来施工;另一方面,多数企业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培训,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根据现场环境的实际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2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
2.1把控原材料
把控原材料质量的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展开。首先,对原材料的质量标准进行把控,工程人员无论是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原材料的基本采购量,还是在成本基础上对原材料市场进行考察,最终目的都是采购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所涉及的相关采购人员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态度,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把控成本源头,实现低价、高质量的采购。
其次,处理好原材料存储堆放的问题。在采购原材料之前,相关人员就要在施工现场搭建堆放原材料的指定位置,根据原材料的特性进行堆放保管,如一些细砂石等可以露天堆放,对板材类的原材料则要做防水处理。这样就可以在原材料阶段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有效把控。
2.2合理采用制备与搅拌技术
为保证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质量和强度,在具体的工作中应重点采用制备技术、搅拌技术,保证制备质量和搅拌效果,满足具体的混凝土结构建设要求和标准。首先,具体的制备工作中应该按照具体的混凝土强度特点、质量特点与成本特点等,明确所需要应用材料的配合比,同时按照砂材料情况、骨料情况、水泥清理、结构质量影响因素等等,在实际制备的过程中,合理使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材料制备的配比方案处于最佳的状态,在严格控制材料配合比的情况下,保证制备的质量、标准符合标准。
其次,重点应用相关的搅拌技术措施,结合混凝土结构的坍落度情况、搅拌时间与设备容量等特点,在施工建设期间选择使用高容量的搅拌机设备,保证其和搅拌时间长度、坍落度参数值等相互匹配,确保结构质量的同时,预防对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稳定性和寿命产生影响。例如:在选择使用自落类型搅拌机设备的过程中,容量控制在500升以上,将搅拌时间控制在持续性60秒左右,坍落度控制在3厘米。在相关设备容量在250升以下的时候,将时间控制在两分钟以上,坍落度控制在3厘米之内,确保搅拌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从根源上入手规避和预防可能会出现的质量问题或是其他问题,确保搅拌的质量和标准相符。
2.3温度控制
温度是混凝土制备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也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麻面等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照相关技术要求,混凝土配制及施工过程中,应有效地监控混凝土温度,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在水泥搅拌和运输过程中,温度必须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温度检测系统和降温系统必须辅助使用。在施工过程中,要用测温仪对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有效检测,以保证施工质量。搅拌和浇筑混凝土时,温度一般控制在25℃左右,以保证混凝土性能最优。夏季混凝土施工应避免高温天气,冬季混凝土施工应采取一定的防冻措施,避免低温对混凝土造成不利影响。
2.4合理应用浇筑技术措施
具体的浇筑环节中应该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措施,严格进行浇筑厚度的管理、坍落度的有效控制。首先,在设置厚度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结构类型、参数信息等进行处理,如果是进行大体积结构的浇筑,可以利用跳仓的方式进行处理,先将大结构划分成为很多小的部分,利用间隔浇筑的方法,开展分层性的浇筑工作,每个小部分完成浇筑之后,将其组合成为一个大部分,这样除了能够预防出现后浇带的质量问题,还可以确保结构的质量符合标准。其次,在剪力墙结构的浇筑过程中,应该将初期阶段的厚度控制在50毫米,之后结合60厘米的这个标准深入性的进行分层处理。在板体结构、梁体结构的具体施工期间,将初期的浇筑厚度控制在100毫米,按照200毫米的标准开展连续性、系统化的施工活动。最后,在合理进行坍落度控制的过程中,还应该按照结构特点和要求,重点设置参数信息,例如:在开展高密度配筋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工作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坍落度的控制,使其在60毫米左右。在对无配筋结构进行浇筑的过程中,也应该将坍落度控制在20毫米,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结构的质量。除此之外,在对土木工程的梁体结构、板体结构浇筑处理期间,需要严格进行坍落度的控制,使其控制在40毫米,这样才能预防和规避结构的质量缺陷和稳定性问题。
2.5混凝土养护作业
养护是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混凝土养护的专业解释是:运用技术手段,采用科学方法,加快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同时,使反应更彻底和有效。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防止已初具性状的混凝土因风吹、寒冷、干燥、暴晒等客观原因而产生裂缝等缺陷。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同时振捣完成后,必须在12h以内将混凝土覆盖处理完毕,做好浇水和养护。拆模完成后,必须向混凝土喷水。一般情况下,上述喷水养护必须在7d内完成,而喷水的频率则需考虑实际情况,主要根据混凝土本身的湿度,以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度。但从目前情况分析,较为常见的养护方法有围水养护法、浸水养护法、覆盖浇水养护法等。
结论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合理应用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工程建设的效果,还能保证效益,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在相关的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应重点采用先进的混凝土结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搅拌技术、制备技术、浇筑技术、质量检测技术等等,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维护结构的稳定性,满足当前的结构建设和施工要求。
参考文献:
[1]余永飓.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20,22(5):134-155.
[2]廖建虹.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筑与装饰,2020,12(24):19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