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王芳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王芳
[导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重庆市渝北区数据谷小学校  王芳

摘  要:审美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方面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本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就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做了探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审美趣味;培养策略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才能有主动的审美意识、深刻的审美体验和准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享受美、创造美的欲望。
        一、挖掘音乐本体,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1.以旋律为手段感受音乐之美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旋律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强弱、高低和长短关系组成的线条。指导学生懂得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及其表现意义,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
        2.挖掘教材资源想象作品之美
        音乐教学中,学生在艺术美的感染下,整个音乐心理发展过程中,都具有联想、想象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对音乐美的体验、探索和领悟。所谓“同乐而思”,“似见其物、似见其景、似见其人、似见其情”,就是联想与想象对音乐情感和意境的体现。因此,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越丰富,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就越深,体验音乐形态和音乐情感的音乐智能水平也就越高,表现音乐的能力也就越强。
        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插图想象作品之美。绘画、音乐同属艺术范畴,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两者在形象感知、抒发情感上又各有特色。如绘画更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条感知渠道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探究、理解和体验,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知音乐,启迪学生的想象,达到相互渗透的艺术效果。
        其次,利用歌词想象作品之美。儿童歌曲的歌词大部分都充满着诗情画意,抓住具体的形象,创造出美丽的意境。
        3.把握作品的内涵进行审美再创造
        音乐作品只有通过欣赏主体的再创造才能表现出其价值。欣赏者在艺术欣赏活动中也不是被动的、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的再创造。何况艺术欣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本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肯定。因此,艺术欣赏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视听结合
        为了再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欣赏教学来创设情境,对音乐情感体验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1.创设“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和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养成学生聆听音乐的关键。



        如:欣赏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狮子》的时候,我设计了三个自主学习的环节:第一环节:自由想像美。提问“你印象中的狮子什么样的?” 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第二环节:引导感受美。 提问“听完乐曲你有什么感受?”以此唤起学生调用储备的音乐欣赏技能进行自主探究的欲望,通过个性化的音乐体验感知音乐的多元文化内涵;第三环节:提高表现美。提问“你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音乐吗?”从而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2.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在音乐欣赏课中,成立合作学习小组。例如:3-4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人员结构上做到男女生搭配,音乐表现力强和弱的搭配,这样的构成具有互补性作用。在欣赏课中,可让学生小组讨论、创作表演中从而体会合作的成功。
        三、听、唱、想、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抓住听、唱、想、说 四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优化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听”是欣赏教学的关键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再现,欣赏音乐的一切活动必须依靠听觉,因此,听是欣赏教学的关键所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要重点引导学生全方位投入到听的环节中去,让学生在听中感知与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2.“唱”是欣赏教学的基础
        音乐欣赏虽以听为关键,但唱却是音乐欣赏的基础。原因在于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通过听前唱主题,使学生在听赏时能进一步入情、入境地去体验作品,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3.“想”是欣赏作品的目的
        丰富的想象力是听赏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音乐也不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同一部音乐作品,不同的欣赏者,其感受和体验肯定是不同的;有时即使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段里,由于心情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体验也可能是大相径庭的。所谓“一千个欣赏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听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
        4.“说”是欣赏教学的深入
        “说”就是让学生在欣赏中说出聆听音乐后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者把对音乐作品的认识融于对作品的情感体验、音响感知和联想之中。因此,在指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作为音乐教师,应加强学生说的引导。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著《美学基本原理》2017.6
[2]张前、王次召著《音乐美学基础》2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