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实施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郑倩倩
[导读] 在我们的意识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讲台下只需要负责认真听讲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模式将严重地影响到学生语文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清华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  郑倩倩  476400

摘要:在我们的意识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讲台下只需要负责认真听讲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模式将严重地影响到学生语文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这种教学形势下,就需要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关键词:新课改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引言
        在初中的教学中,语文学科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新课改工作在持续深化,为了确保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式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借助不同的创新手段和方式来创新教学法,同时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这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截止到现在,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并不清楚怎样选取以及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上课感觉枯燥无味,因此借助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目标
        通过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可知。语文教学总目标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良好审美情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在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历史中吸收养分,尊重多元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学习信心,培育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并掌握学习方法。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如读写能力、思维能力等,继而在明确教学目标前提下提高教学方案规划设计合理性,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语文教学过程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多元性特点,教师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给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全面发展。但是很多教师在组织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立足核心素养要求制定教学目标,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目标体系指引下,我们在教学考核中也单一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其实并不符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程标准要求。
        三、新课改实施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3.1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做好课前兴趣激发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有效打造,就必须要做好对课堂当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尤其是在进行学生思维引导和兴趣激发的环节时,教师必须要做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他们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例如,我在进行《孙权劝学》一课的教学导入时,在充分掌握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的前提下,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孙权劝学”的Flash视频,让学生有机会通过他们最喜欢的动画片方式来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观看动画片过程中,我会观察他们的表现,由此来分析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状态和理解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会针对课文中的一些内容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认知。这一环节主要是让我了解学生的认知体验,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予以微调,保证学生可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由此做到在满足学生认知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为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做好铺垫,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进步与发展。



        3.2充分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
        当今社会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出现了很多新型教学手段,如人们常见的微课堂和多媒体以及电子白板等,这些都是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并且借助这些先进优势还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效率更好地提升上来。相较于传统黑板粉笔教学的方式而言,凭借当前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及手段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都是极为有利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融合课文内容的知识来创设教学情景,并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个性,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出有效的培训方案,从而对于知识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在教授《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很多学生没有观看到紫藤萝的具体样貌,因此当学生在进行阅读文章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困难,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够凭借单纯的课本插图以及文字描述的方式来完成课本记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一些关于紫藤萝的视频和图片放到屏幕上帮助学生加强记忆,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将直观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将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当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的时候就会对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了解,并且还能够运用写景状物的方式,最终将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充分理解。
        3.3设置提问,引导探究
        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作为教学目标,我们应该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因此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立足个性化教育理念,合理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学习。比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文章中有这样的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为了突出个性化阅读学习过程,我们就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并且说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首先自主思考,如果学生找不到重点,我们可以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站”“长衫”分别说明了什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孔乙己的实际社会地位和他对自己的身份的否定之间的矛盾性,通过对比联系前后文,我们可以发现孔乙己自恃清高但又贫困潦倒,全面剖析人物特点,进而深化理解文章主旨。提问引导的过程,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4注重强化对分层教学法的合理运用
        在以往传统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都存在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不注重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使用同一种教学的模式或者方法,这样教学模式或者方法不能确保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实际情况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是不一样的,在课堂中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初中语文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运用课程教学方法。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初中语文老师注意强化对分层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对于不同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学生来使用不同的语文课程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初中语文老师提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进行了解和掌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比如,对于语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分为A组,将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B组,将差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C组。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对应难度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让自身的教学思想与时代的发展相融合,从而设计出优质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高效学习知识、快速掌握技能,最终实现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获得全面健康成长、发展。所以教师要为此不断努力,在创设直观情境、设计合理问题、开展分层学习的基础上以崭新的思想设计出更多优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深爱上语文这门学科,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教育教学的良好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旭东.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0(33):7-8.
[2]周彩霞.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01):8.
[3]赵群.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中华辞赋,2018(10):146.
[4]唐春梅.新课改实施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情感读本,2018(09):58.
[5]胡啟龙.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