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的成长之路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   作者:杨海燕
[导读] 在教育普遍化的今天,教育的作用显而易见。教育者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现在的老师不仅肩负着传承文明、陪伴学生成长的任务也需要实现自身的意义。本文将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出发讨论成为好的教育者所需具备的条件,帮助广大教育者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老师。

云南省昌宁第二中学   杨海燕

摘要:在教育普遍化的今天,教育的作用显而易见。教育者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现在的老师不仅肩负着传承文明、陪伴学生成长的任务也需要实现自身的意义。本文将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出发讨论成为好的教育者所需具备的条件,帮助广大教育者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更好、最好、学无止境、勤奋、精益求精、学生、家庭教育、责任、朋友……
        1.不断学习探索
        早在唐代的韩愈在《师说》里面简明扼要的点出老师的最重要作用之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知道如何传授知识也要为自己的职业负责。所以作为老师,学习更多知识已成为自己的一个义务,只有自己拥有更多的知识,在讲台上面对下面的学生时才能做到自信,从容不迫的给学生教授知识。学无止境是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品德。从古至今,从古人到现代人,没有哪个人将所有的知识学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自己做到才能教学生也做到。
        2.不断超越自己
        在李镇西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作者对自己说“做最好的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是相对的,没有人能做到最好,所谓人外有人。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我们普通教师可能永远比不过一些名师也很难成为名师。作者在书中所说在“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与自己做对比,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相比有没有成为更好,只有在不断的对比中不断超越自己,精益求精。



        3.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即教师要尊重学生,珍视学生,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从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学生。在尹建莉的《教育的常识》一书中说只有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有机会主动调整。老师面对学生在某些时候也应如此。过分的指责只会让学生产生反叛的心理,不好好学习与老师对着干。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我觉得是解决大部分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如此才能知道学生为什么这样做便才能开始寻求解决方法。
        4.极高的责任心
        不管做什么职业都需要责任心,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就得对自己的职业和学生们负责。做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自己也要遵纪守法为学生们起到带头作用。不传播一些不好的思想。多传播积极的思想。作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这就要求老师时刻做好表率作用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面对不太机灵的学生要做到不放弃,有耐心。不放弃任何一位同学,也不偏袒任何一位学生,不管成绩好坏都一视同仁。将学生们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用这就渊博的优秀的品质去感染教化学生。
        5.亦师亦友
        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有益的老师可以是心知肚明的朋友,有长处的朋友某种意义上就是值得学习长处的老师。一旦师生感情产生隔膜,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便会大打折扣。师生关系决定了学校教学和教育质量的高低。首先应该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及努力构建适应时代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已刻不容缓。然后就是要做到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放松的时候放松。严格要求学生是爱学生的表现。但是太过严格也会使得学生反叛。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老师应该把握好爱与严的分寸,使学生在自己的感情中和严格的要求下,愉快健康的成长。除了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还远远不够,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认识学生的父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很多情况下,父母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劝导孩子等。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这表明教师和家长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2.尹建莉,《教育的常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