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引导科普阅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   作者:胡俊
[导读] 科普阅读能丰富学生科学知识,拓宽学生科学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有效推进小学生科普阅读,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校内科学素养测评机制,逆向引导学生进行科普阅读,并且要有推荐合适读物、开展科学社团等策略加以辅助。

安徽省合肥市莲花小学  胡俊  230601

[摘要]科普阅读能丰富学生科学知识,拓宽学生科学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有效推进小学生科普阅读,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校内科学素养测评机制,逆向引导学生进行科普阅读,并且要有推荐合适读物、开展科学社团等策略加以辅助。
[关键词]科普阅读;科学素养;小学科学
        一、科普阅读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何为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目前很多小学,专职科学教师缺乏、实验室建设滞后,造成仅仅依靠科学课是无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科普阅读,丰富学生科学知识,拓宽学生科学思维,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
        二、对小学生科普阅读现状的分析
        (一)小学生科普阅读严重缺失
        我校《有效推广小学科普阅读》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科普阅读缺失严重。爱好科普阅读的学生不足40%,总体上科普读物占课外读物的比例只有十分之二,课外阅读近似等同于文学阅读。查阅资料,现有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如下几条,一是认识科普阅读重要性;二是营造科普阅读氛围;三是学校购置科普读物供学生借阅。以上做法固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难以带来质的改变。
        (二)分析科普阅读缺失的原因
        是认识偏差吗?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关键在于科技进步,这是社会共识。是缺书缺氛围吗?其实家长舍得为孩子阅读投资!笔者认为最核心的原因是科普阅读缺乏一种有效的评价机制,体现不了科普阅读的显性价值。
        学生热衷于文学阅读是因为有应对语文考试的客观需求,通过文学阅读提升文学素养,才能提高语文考试成绩,文学阅读在学生评价机制中能发挥了“分数效益”。反观科普阅读,虽然能提升学生内在科学素养,却始终无法发挥出类似的“分数效益”。当下的科学考试仍然停留在书面检测课本知识的阶段,学生通过考前强化记忆就能取得高分,以至于学生对科学课都不太重视,更何况课外科普阅读。
        三、应对小学生科普阅读缺失的策略
        (一)建立校内科学素养评价机制,倒逼学生进行科普阅读。
        有效推进小学生科普阅读,需要建立校内科学素养评价机制,倒逼学生主动进行科普阅读。以合肥市莲花小学为例,每学期都有一场《古风雅韵》考试,学生平时就会花时间背诵古诗词。既然文学素养可以进行校内测评,那么科学素养就更应该展开校内测评。科普阅读一旦有了“分数效益”,就会受到极大的关注。如果更进一步,把校内科学素养测评的成绩作为评优的重要参考指标,那么科普阅读的氛围便会自发形成,家长也会想尽办法引导孩子进行科普阅读。


对学生而言,一旦内在的科普阅读兴趣和外在的科学素养测评统一起来,便会迸发出强大而持久的科普阅读动力。
        (二)以科学教材为依托,推荐合适的科普读物。
        推荐合适的科普读物需要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们可以以科学教材为依托推荐与各年级相适合的科普读物。如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单元,讲到了电能够产生磁,学生学完产生了磁能否产生电的疑问,笔者在授课结束时便借机推荐《电磁奇观》一书,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电和磁可以相互转化。
        合肥市莲花小学科学组在近两年内,梳理各年级科学教材,列出各年级相应科普书单,并且由学校斥资购买,学生可以自由借阅,为学生科普阅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三)挖掘其他学科资源,多方引导科普阅读。
        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运用了拟人化手法讲述了蒲公英、豌豆、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科学教师可以从科学的视角来解读这篇文章,引导学生阅读《植物生存高手(繁殖篇)》,让学生了解植物多样化的繁殖方式。再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例,三年级有一单元《光的游戏》,学生在实践课上最多做做手影等游戏就结束了,科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光的世界》一书,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尝试着解释手影游戏背后的原理。多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逐步学会用科学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查阅资料、深入分析思考,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四)开展科学社团,以动手实践促进科普阅读。
        小学科学课方兴未艾,常规科学教学很难高效开展实验探究课。脱离动手实践的科学课会削弱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学生的科学素养因而难以提升。反过来,低下的科学素养会让学生更加轻视科学课、轻视科普阅读,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开展科学社团,有助于打破这种循环,科学社团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才会喜欢学习科学、继而喜欢科普阅读,最终形成一个善于动手实践、乐于科普阅读的良性循环。
        科学社团的形式还可以是科技实践形式,莲花小学科技实践小组在2020年开展了“传承中药文化”科技实践活动,学生经历了收看纪录片、分享中药故事以及种植中药等过程,既领略了传统中医的魅力,也被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当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一定水平后,还可以开展更高层次的科技创新社团。不同的思维交织碰撞,学生教师共同进步,正所谓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科普阅读能丰富学生科学知识,拓宽学生科学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有效推进小学生科普阅读,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校内科学素养测评机制,逆向引导学生进行科普阅读,并且要有推荐合适读物、开展科学社团等策略加以辅助。今日推广科普阅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明日才会涌现更多科技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牢科技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
[2]胡成清.加强课外科普阅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J]. 学周刊,2018(05):142-143.
[3]史柏良.加强课外科普阅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J]. 新课程(中旬),2017(7):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