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泡发”新想象,联结语言与艺术之美——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   作者:胡呵
[导读] 想象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主题,教师通过创设想象主题、采取不同阅读策略,进行深层次教学,并借助语言和艺术的相通性,通过唤醒联想、整合结构,带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体验、新经历,从而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

慈溪市附海中心小学 胡呵

【摘 要】想象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主题,教师通过创设想象主题、采取不同阅读策略,进行深层次教学,并借助语言和艺术的相通性,通过唤醒联想、整合结构,带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体验、新经历,从而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联想与结构  情境素材  深度学习  再创造
       深度学习是触及学生心灵的教学。它是超越心理学、生理学,而达至社会历史实践的深度,它触及学生心灵的深处,与人的理性、情感、价值观密切相连。所以,深度学习是“深”在精神,“深”在心灵。
        想象,是最容易触及心灵的部分,需要文本与内心对话,需要读者与自己对话。小学阶段,想象最为活跃,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活动。《课标》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应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思维发展的核心所在,当感知觉、思维、情感等全面参与、全身心投入,深度学习就应运而生。
        下面笔者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谈谈如何有效运用想象策略,引领学生品味语言之美,享受艺术之美,以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一、创想象主题,促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本单元阅读教学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将“想象”要素分布在每课教学中,形成若干个想象能力的训练点,以供学生有梯度的学习运用。
        深度学习虽然表现为一个个的教学活动,但这些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有结构的教学系统中。教学中,教师要以文本为基点,把握每课的训练重点,关注前后内容的联结,并着眼课后问题、课文插图等学习资源,再关注想象思维训练的连贯性和延展性,创设了想象式主题单元。
        二、唤醒联想、整合结构,落实深度学习
        “联想与结构”是深度学习的特征之一。“联想”(唤醒、调动)是关照、重视学个体经验(包括日常生活经验),而“结构”是通过教学活动对经验和知识的整合与结构化。由于经验的参与,知识的学习就有了生长的根基,能够使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体有关联、能操作和思考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想象思维的培养却收效甚微。其一由于教师自身创造性不强,对想象思维的训练过于简单随意,缺乏引导,无法落实“结构”;其二学生的定向思维倾向严重,他们习惯用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缺乏创造性。使得绝大部分学生空有想象的爱好,却找不到通往想象空间的道路,即“联系”不足。为此,笔者采用四种想象策略,唤醒学生经验,进行深层次教学。
        (一)心中有全局,思维进阶式深入
        教学具体内容时要做到“心中有全局”,才能做好衔接。每一个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表现。


为此,教师只有站在学科整体角度做好单元学习主题的选择和确定,才能引领学生更深入地走进学习。
        (二)深度关联文本,选择情境素材
        在深度学习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需要通过好的情境素材把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关联,形成一个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持续性评价相统一的实践性学习过程。鉴于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和单元语文要素,
        教师要根据文本的题材、内容、形式采用不同的想象策略,引导学生切入适恰的情境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引发深入学习。
        1.多视角链接生活,抓住深度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教师创设的“想象”,将自身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与文本中的内容发生联系,积极进行想象对比,使得自身思维水平更为流畅。
        (1)链接生活情境,趣化深度学习
        教学中把“知识内容”转化为“学习任务”是难点,情境素材的重要价值是形成驱动性任务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好的情境素材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能够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挑战学生的认识角度。所以,教师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有利于学生从知识感知到实际应用的转换。
        (2)链接教学素材,落实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加深理解和迁移应用交叉进行,并能在理解中尝试应用。从而建构出新的认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学创作中总是讲究文字的韵律美,以此衬托文学之美。所以文本中潜藏着各式各样的词汇结构,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开拓思维。
        3.还原文字初体验,泡发深读新经历
        文字是构成文本的基本形式,不同题材所表达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文字作媒介,发挥想象,在活动体验中,把原本浓缩的东西“泡”开来,能够让学生再次经历、再次体验,丰富阅读感受。
        4.诗文想象再创造,深读中提升体验 
        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无所不能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语文的教材很多都是文质兼美、语言精练的好文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本中某些空白处也就是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补白”,在深度阅读中融入自我的经验,提升原来的体验。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应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中心,将“怎么教”转换为“怎么学”的指导。教师应该将知识进行整合,打通横向与纵向的教学体系,采多元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体验,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达成“深度学习”。
参考资料
[1]张艳波.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基础教育论坛,2018(31)
[2]卢德志.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
[3]刘月霞.《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教育科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