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   作者:董帼
[导读] 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早期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认知欲望。幼儿科学教育是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幼儿从生活中开始接触科学,学习科学,通过动手操作和探索,接触具体事物和感性形象来获取科学知识。

江苏省常熟市花溪幼儿园 董帼 215500

摘要: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早期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认知欲望。幼儿科学教育是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幼儿从生活中开始接触科学,学习科学,通过动手操作和探索,接触具体事物和感性形象来获取科学知识。
关键词:幼儿科学  有效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进入了科学化的时代。科学教育作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手段,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早期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基础工程”,开展早期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发现他们的科学潜能,以及对于他们将来学习科学、掌握科学技术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幼儿是如何学科学的呢?幼儿学科学始于对周围事物的好奇,进而产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过程。幼儿科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在具体活动中进行的,是从生活中开始接触科学,学习科学,通过动手操作和探索,接触具体事物和感性形象来获取知识。特对几种有效的学习途径进行了总结,具体方法如下:
        一、关注生活 善于学习身边的科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们生活的周围实实在在到处存在着科学,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发现科学,引导孩子去关注科学、探索科学。比如,我们在孩子喝水的时候,就能启发孩子去探索,怎么样让水尽快的凉下来。活动中,我首先通过“一杯热水一直放着不动,结果会怎么样” 的问题,让幼儿了解热水会自然冷却的常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提出各自的想法,运用不同方法探究其中的小秘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想了很多的方法,有的孩子说可以将水放到冰箱里去;有的孩子说可以在热水里放冰块,水就凉了;有的孩子说将盛热水的杯子放凉水里浸泡一下,过一会水就凉了等等。于是我就根据孩子们想的不同方法,让孩子们一个一个来尝试,并把实验操作结果记录下来,看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灵不灵,从记录结果中得到最佳答案。在整个活动中,通过对身边科学的发现,利用提供的材料,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大胆尝试,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关注、引导幼儿在同伴的交流中发现“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热水冷得快些”,从而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
        二、借助文学 善于解释神秘的科学
        借助幼儿文学作品是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极好形式之一。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选择科学性强的文学作品,注重通俗浅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幼儿开展科学活动。比如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作品通过想象拟人化的塑造形象,把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连环的故事情节呈现给幼儿。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在听听、学学中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比如在儿歌《色彩谣》中,“红黄两个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橘子;黄蓝两个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红蓝两个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等以朗朗上口的儿歌,简单通俗的把原本难以解释又解释不清楚的科学知识让幼儿知道了,明白了,理解了。善于发掘和利用好的科学文学作品不仅能扩大幼儿的科学视野,丰富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的粗浅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幼儿认识社会和自然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走进自然 善于探索有趣的科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内容与要求: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和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不知你有没有观察过,许多孩子特别喜欢玩泥巴玩沙子;在雨天里特别喜欢睬水潭,就算是溅得一身水也丝毫影响不了他们玩水的热情。水溅得越高,他们玩的越开心。有时候你还会发现很多孩子会聚在一起看一群蚂蚁搬运食物,在雨后看蜗牛爬行,往往会看上半天也不觉得厌倦。大自然中处处都存在着科学,对孩子们来说大自然的花花草草虫虫鸟鸟都充满了神秘充满了诱惑充满了兴趣。只要我们能正确的利用这些自然教育资源,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愉快的学习科学。在孩子玩水的时候你就可以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流动的,是无色透明没有形状的等科学知识。通过对小动物小昆虫的观察,让幼儿生动的来学习科学,不仅是很好的保护了幼儿的兴趣,更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欲望。
        四、利用传媒 善于理解深奥的科学
        有人说,当今时代是“大众传播的时代”随着影视、网络、直播等新媒体的普及发展,使幼儿通过这一渠道,视野大大开阔了,各种知识,新奇的事物跨越时间,空间的局限,被从远离幼儿的地方移到了幼儿的身边,那些无法经历的过去和未来展现在幼儿的周围,孩子们看到了北极的白熊,南极的企鹅,听到了大海的波涛,台风的呼叫……比如我们在认识《企鹅》这个活动中,由于企鹅是一种生活在南极的动物,运用传统的教育手段教师只能利用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开始讲明它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惯等。会使幼儿的兴趣刚被激发却继而熄灭。而我们利用现代的电视传媒《动物世界》,利用生动、形象、有趣的画面和科学、精确、通俗的语言来让幼儿认识
        五、提供材料 善于探究严谨的科学
        皮亚杰曾经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亲自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学科学的兴趣,激发的好奇心,发展的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又可以提高在科学教育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操作探索活动中,教师要避免过多的、乏味的讲解、演示,虽然你有引人入胜的导入语,和极其吸引幼儿的演示,但它毕竟是你的知识,幼儿没有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消化,这样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尽可能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指导幼儿多角度、多侧面地探索、操作,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感受科学发现的快乐。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圆柱体”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生活中类似圆柱体的物品,提供了毛线、笔、纸等操作性工具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发现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自己进行小结,在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教师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还出示了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实物图片,让幼儿对圆柱体有了更深的了解。最后还准备了圆片、橡皮泥、卡纸等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圆柱体,这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认识了圆柱体,整个活动,幼儿都在不断地操作、思考、探索,效果很好。在提供材料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材料应体现出不同层次,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活动中,不要急于告诉幼儿结果,也不要局限于达到既定的“目标”,应及时提供给幼儿思考和表达交流的机会。当幼儿亲自操作之后,教师要通过提问激发幼儿思考和表达的愿望,多问一问“为什么”,少问一些关于“是不是、对不对”这类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幼儿积极地表达自己的体验(包括感知觉、内部感受以及情绪体验等),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感知、操作、发现的方法、过程,以及获得的结果等。这样,可促进幼儿积极地思考,也使不同水平的幼儿有了锻炼的机会。
        总之,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科学兴趣的激发和探究行为的体验。这种基于生命体验和科学精神的科学活动才能使幼儿更深刻的体验科学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潇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值得探讨的几个基本问题[J].《课前教育研究》2006.7;
[2]雷彩银.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教育意识[J].《学前教育研究》20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