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美共性视域下小学书法与绘画教学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   作者:马晓梅
[导读] 本论文旨在针对美术教师兼任小学书法这一情况,以书法与美术在审美和技法的共性为理论基础,对小学书法教学融合绘画教学的方法的探究,美术教学的许多方法可以为书法所借鉴,为美术老师在小学书法课堂能够适当的,合理的借鉴美术教学的经验,以便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书法教学工作。

乌市第63小学    马晓梅 830013

摘要:本论文旨在针对美术教师兼任小学书法这一情况,以书法与美术在审美和技法的共性为理论基础,对小学书法教学融合绘画教学的方法的探究,美术教学的许多方法可以为书法所借鉴,为美术老师在小学书法课堂能够适当的,合理的借鉴美术教学的经验,以便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书法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书法;绘画教学;融合
        德国诗人席勒说过: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无论是小学书法审美教学还是绘画教学,都是通过对书写与绘画、欣赏、想象,发挥创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接受审美的熏陶,激发其情感,培养高尚的人格和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理想和人格,是一个鼓励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教学过程。
        一、书法与绘画的审美共性
        1、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审美共性
        “书画同体”与“用笔同法”在宋朝以来的画作著论各有演绎。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进一步发展了张彦远“以书入画”的理论。书法与国画在笔墨运行、线条节奏和意境创造等方面都有着相同或相近之处。中国画和书法皆以笔墨纸砚为工具,又均已线条为主要艺术媒介,强调以线造型,研究线条的技巧与美学原理。中国书法与中国画愈来愈不可分割。唐代王维“文人画”的首次出现,使中国书法和中国画在书画作品中以结合的形式出现形成书与画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一笔书”与南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体现出来的“注一而精”和“神似”都反映了书法和绘画艺术对整体形式美的追求。
        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用笔不仅讲究中侧锋的变换,用墨也注重墨色浓、淡、破、泼、渍、焦、宿的颜色变化以增强画面效果。在章法布局上,讲究结构的合理性,注重字与字之间,物体与物体之间、字与物体之间在结构上的和谐美。在审美标准上,讲究遵循法度又超然于法度,中国书法和绘画更注重表现艺术家的主体情志,由有意到无意的功力升华。也正因为如此,书法与绘画在审美意趣上是相似的。
        2、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的审美共性
        书法这门传统文化具有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意境美的审美特征。线条的力量是书法的生命力量,是书法欣赏的基础。体现的是有无骨力标准的方硬力量、体现字的张力的饱满的力量、弹性的力量和摩擦的力量。在西方美术的速写教学中,线条也是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表现力量和手段。一根线条既可以看出画者的线条功力,与书法线条中对骨力的要求类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与书法线条美最为接近的应该是速写。在速写中,线条有虚实、粗细、长短和疏密之分。如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丢勒速写作品《贵妇》,以“线”为绘画的灵魂,把艺术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德加的《芭蕾》系列,以及野兽派创始人马蒂斯笔下的女人像,承载这些形象载体的线条与书法线条一样刚柔并济,且讲究节奏、韵律、虚实、疏密和均衡感。中国书法与西方速写绘画都是一门线条的艺术,速写与书法对于线条表现的基本要求是相似的,都涉及到线的聚散、粗细对比、曲直对比、运笔的中侧锋转换,值得相互借鉴。如西方速写和中国书法中的草书都讲究运笔动作快速、流畅。画笔或毛笔蘸上浓墨顿然下笔时,笔触一定是充分饱满润泽,笔痕由盈润逐渐枯涩;展现出的线条可珠圆玉润酣畅淋漓,也可有燥渴枯涩之味道,这也正是中国书圣王羲之怀素书法帖和近代西方伦勃朗速写作品线条趋同的原因。
        3、书法与绘画形式美教学的共通点
        章法,即整幅字的布局方法。也叫做书法的布白。其美主要由两方面。第一,内在因素美。主要体现艺术的本质美,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第二,外在形式美,即整体的幅式形制及装潢等。主要体现在各类书法创作的篇幅、形式感及整体的分间布局、装潢等。书法章法直接表达了书家对汉字艺术书写以及书法空间如何布局的驾驭能力,体现了书家的综合审美情趣与其本身的书法修为。书法的章法同绘画的构图原理一致,基本的法则是均衡,构图是否完美,是否使人赏心悦目,关键在于整体是否和谐。



        3、书法与绘画意境术美教学的共通点
        书法的意境是书法的灵魂。书法可以体现人的内心和品格。正所谓“字如其人”,就是书法艺术的人格化的特点,体现书法家的道德修养、品德等。在书法艺术的基因里,天然就有一种韵律和节奏,即是书法的意境美。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们的画作,无论是画面的构图、色彩、情绪、情感等方面都渲染了强烈的意境之美。中国书法的意境与与西方对于艺术的思想表达虽有一定的差异,但本质上是相通的。也并不影响中西方艺术家们对意境的领悟和追求。书家与画家都追求意境美,都是书画者借用书法绘画为载体对思想精神世界的感情抒发。
        二、书法与绘画教学相融合的几点方法
        毕加索曾说:“我不是画猫的本身,而是在画它的微笑”.在画家笔下,能把猫画的跟客观世界存在的猫一模一样的名家不在少数,可是毕加索认为,猫的微笑可以画出千变万化的感受,如“胸有成竹”郑板桥,都是在书写心灵之物,情感之物,但是对于教导小学生如何去领悟书法的内在韵味,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表面书势和体态的表层次的临摹上,似乎宽松易懂的“毕加索”名言更能让小学生感受真切。书法的美是抽象美,所以对于小学生的书法教学可以尝试与绘画教学相融合。
        在欣赏教学时,不管是绘画还是书法,有一些作品从外观表现中难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表现,需结合作者所生活的历史背景才能推断出来。在书法赏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颜勤礼碑》的“庙堂之气”,美术老师可以通过相关油画作品进行感受引导,如《开国大典》。也可以同时展出一副学生熟知的梵高作品《星月夜》,能够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和使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主要代表人物非文森特莫属,他用炽烈的色彩,跃动的笔触热情地描绘出生命的狂逸与怒放。学生可以从画里读到最欢乐的色彩语言和自由高尚的灵魂。而书法作品中所暗藏的作者思想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比较含蓄。在《颜勤礼碑》中,颜真卿把对生命的感悟和体会寄托于老辣的行文中,运用笔墨的动势,将书法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行文彰显着盎然的生机与活力。把两者看似没有联系的书法和美术作品摆放在一起,老师引导学生先从直观的画面中去领悟画家的思想精神表达,再带着学生探索书法中若隐若现的情感输出,利用美术作品的直观形象表达,提升难度去感悟复杂的书法意境,使学生对于书法美的学习理解更有趣、更形象且印象深刻。张旭草书的癫狂与席勒疯狂的线条如出一辙,二人在性格上也是有相似之处。梵高的作品没有过多细节的修饰,与众多学院派出身的画家风格迥异,因为他是一位表达主观感受的后印象派画家,这与我国的八大山人何等的相似,尽情表达自我,不需要任何华丽的修饰。
        在小学书法教学中,如初学毛笔技法时可以从画圈圈和画各种图形开始,学习美术的涂鸦式练习,作“O”形、“S”形、“口”形等控笔练习。空手运腕,书空运笔,游戏般的线条涂鸦练习。把对小学生来说深奥难懂的书法笔法术语,替换成形象生动的美术形象,与小学生富有想象力的思维相结合去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笔法文化,使学生更易理解,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汉字结构的理解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对于欹正的间架结构很难拿捏适当,但是与汉字而言,学生对于图形的理解还是强于文字,所以,在进行书法教学时,可借鉴结构素描的形体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立体的汉字笔画,科学的推理笔画的间架结构,将绘画的理性原则贯穿于书法结字法教学的始终,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毛笔书法教学主要是楷书临摹,而美术老师在绘画时对于物体的观察、对比、特点分析能力敏锐,对于摹本中汉字造型自然也能看到大多常人不易观察到的特点并找到规律,临帖模仿悟性较高。再利用多年的美术经验,以两者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扎实训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小学书法教学中,主要在于借鉴美术教学的生动性激起学生热情,创造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趣点。在简单的绘画小游戏中,针对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更好的激发和延长小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与激情,让学生愿学、乐学、耐心学,需要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如同小学美术教学一样,对于该阶段学生来说,有趣、有味、有效,切实感受到汉字魅力,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书法艺术。
参考文献:
①刘重秋.中国书法与中国画比较
②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③陈师曾.中国书法史
④曲诏菁彦.中小学美术课书法研究。
⑤周从峰.使小学书法教学走出困境
⑥魏臻.张旻探究油画作品中的意境美
⑦刘雪.颜真卿书画作品赏析与其特征分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