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   作者:李钰成
[导读] 为了有效促进学龄前残疾儿童的身体康复,确保他们的生活正常,减轻家庭和社会照顾他们的压力,有关政府部门、协会和工作人员应积极改变态度,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推动是很好的创新方法。

广东省肇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李钰成 526020

摘要:为了有效促进学龄前残疾儿童的身体康复,确保他们的生活正常,减轻家庭和社会照顾他们的压力,有关政府部门、协会和工作人员应积极改变态度,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推动是很好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研究现状;展望
        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康复是残疾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验表明,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措施越来越有助于发展其能力和减轻家庭压力。在这方面,迫切需要为学龄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运动康复是康复医学中常见的手段,随着研究的增加,通过运动康复改善身体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国内外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研究现状
        1.国外学龄前残疾儿童身体康复现状。关于学龄前残疾儿童的身体康复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种多样化的治疗方法,并从整体医疗角度制定和优化了身体康复方案,包括矫正、学习和重新界定。其目的是确保学龄前残疾儿童的有效身体康复,并通过心理咨询指导学龄前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通过运动康复活动提高自身机体功能。
        2.国内学龄前残疾儿童身体康复现状。目前,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主要由政府提供。运动康复活动以生物医学为基础,利用各种手段确保适当的康复。例如,李树春教授系统研究了脑瘫儿童身体康复的临床机器和基本方法,并从专业角度加以发展和解释。随着国内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正在努力打破现有的学龄前残疾儿童身体康复机制,将运动康复与家庭、学校等联系起来,为学龄前残疾儿童提供系统和全面的康复训练。
        二、我国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基本情况
        随着学龄前残疾儿童人数的增加,运动康复方案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运动方案越来越难以满足实际的康复需要,这对改善和发展学前残疾儿童的身体康复教育系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例如,在对学龄前残疾儿童进行运动康复教育方面,一些学校没有制定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案,从而妨碍了提高运动康复教育质量和影响学生的康复。现阶段,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在评估学龄前残疾儿童的运动教学时,没有根据运动教学的现实情况,从科学上理解和评估残疾儿童在课堂上的表现,这种情况不仅妨碍教师全面了解运动康复情况,而且无视残疾儿童的主导地位,阻碍他们参与运动康复和主动行动。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作出相应调整。
        三、对未来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
        发展前景如下:第一,康复正在走向制度化和正常化。


以残联为核心的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政府的领导作用,根据《残疾儿童康复法律》加强顶层设计,并建立一个特殊制度,确保学龄前残疾儿童的运动康复,以改进制度。二是理论研究逐步加强。首先,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实践研究的起点;其次,将体育、体适能理论纳入体育学科,避免体育运动和特殊教育中出现两面派现象;最后,作者试图加强地方运动康复理论,探索一个适合我国现实情况的学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体系。第三,在医学教育范围内发展康复课程。作为国家促进医教结合,根据各种年龄的残疾儿童的发展特点制定了运动康复方案。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学会与同龄人交流和合作,感受压力、努力、快乐、自信和个人发展,以实现每一项运动目标。第四,建立机构-社区-家庭综合康复平台。为了使所有学龄前残疾儿童都能受益于运动康复,必须最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为学龄前残疾儿童建立一个三位一体康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智能数字康复管理平台,以便有效地融合和管理。
        四、案例分析
        选定了某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并从残疾儿童家庭中挑选残疾儿童与其父母进行深入讨论。共分发了300份调查问卷,287份得到验证,回收率为95.6%。在这次实况调查访问和对访问后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之后,对残疾人特殊教育和康复机构的资金和支出、学龄前残疾儿童的早期恢复率。这项研究的返回率是接受康复训练后重新融入正常儿童群体的残疾儿童的百分比。机构回归率约为35%,最有利的回归率可能约为50%。机构回报率超过50%。在机构中,融合班是机构特点。融合班儿童每天花一个小时与正常儿童一起相处,在正常环境中寻找和解决问题,提高语言能力、模仿能力等。残疾儿童随着情况的改善,学校将视情况每天增加一个半小时,直到残疾儿童能够与正常儿童整天生活在一起。然而,调查表明,受过运动训练并成功地重新融入社会的儿童比例有所增加。残疾儿童未能重返社会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方面,他们来自儿童本身。由于自身的残疾,孩子们很难融入正常学校,儿童也很难从康复和训练机构等特殊群体进入正常的儿童群体。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自卑、害羞、逃避和其他形式的不适应,这是儿童不能成功回归主流社会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残疾儿童的父母。一些残疾儿童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子女是弱势群体。在接受康复训练后,尽管他们愿意融入主流社会,但他们仍然担心他们的子女可能会被排斥,因此不愿意让他们融入正常的学校生活。一些家长不愿意向外界表明他们的孩子有残疾,因此不想让他们融入社会。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不能回到主流社会这就是原因之一。最后,她来自社会。残疾人的社会接受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残疾儿童融入主流社会的程度。一些学校出于升学率等原因拒绝接纳残疾儿童,这些都是阻碍残疾儿童正常融入社会的因素。
        今后,在对残疾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和培训的框架内,将对国内外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优化运动康复方法进行全面研究,同时考虑到不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与成效。
参考文献:
[1]曹新光.0~6岁残疾儿童康复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9,(2):30‐34.
[2]常瑞.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运动康复治疗与手术治疗联合干预策略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16(9):20‐21.
[3]李平.残疾儿童康复政策梳理及实施状况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