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文本促过程 “翻转课堂”突成效——利用过程性文本重构之Skeleton提高对话课堂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   作者:沈雁雁
[导读] 在推进课改、提倡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利用过程性文本重构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基于小学英语PEP教材的过程性文本重构之骨架文本(Skeleton)的“翻转课堂”更能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重要的软技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保证语言的准确度。

东莞市万江第一小学    沈雁雁   523052

摘要:在推进课改、提倡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利用过程性文本重构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基于小学英语PEP教材的过程性文本重构之骨架文本(Skeleton)的“翻转课堂”更能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重要的软技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保证语言的准确度。本文从过程性文本重构与“翻转课堂”之间共通的特点与优势,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如何利用骨架文本(Skeleton)来进行高年级英语对话课的教学设计,以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过程性文本重构;骨架文本(Skeleton);翻转课堂;高效课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教学要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语境、语言素材的真实性、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推进课改、提倡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绝大部分英语教师已经接受通过体验、发现、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英语学习的理念,认同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然而,在实践操作中,如何给学生提供最佳的体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独立或合作活动的有效性等问题,仍是值得探究的主题。针对现时我市小学英语对话课存在的问题,我市英语教研员张凝老师在原有的“文本再构”基础上,研究创新出具有东莞小英教学特色,适用于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的过程性文本重构之“莞式”骨架文本(Skeleton)。本文将结合小学英语高年级对话课的教学案例,阐述如何具体利用过程性文本重构之骨架文本(Skeleton)的理念来“翻转课堂”,并在教学中运用骨架文本作为桥梁,为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创造性使用奠定基础,从而保障教学的高效。
        一、过程性文本重构之骨架文本(Skeleton)的内涵
        文本重构是对文本的二度开发,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直接体现,是教师课堂前的行为。而过程性文本重构则是“在学习过程中,把原有的文体或载体,句式结构或部分信息改变,重组一个在原有文本或载体为范例的新文本或载体,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是师生课堂内的教学行为。过程性文本重构包含四个操作步骤:解构,建构,重构和创造性重构。
        英语课堂教学逻辑包涵感知(perceive)、体验(learn)、内化(study)和运用(use)四个过程,过程性文本重构将此课堂教学逻辑“翻转”,把体验(study)与内化(learn)的位置对调,让学生先自主习得新知(study),再从体验中掌握所学知识(learn),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自学过程,骨架文本(Skeleton)应运而生。骨架文本(Skeleton)通过引领学生参与重构文本内容的过程,运用丰富的语用情境,不仅提供语言支架,简化学习难度,而且令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更强,让学生在自我体验、学习、领悟、理解的内化与思维碰撞中习得语言。Skeleton具体运用在过程性文本重构的解构与建构中,是过程性文本重构这种教学理念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通过重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利用显性的知识结构来提高学生隐性的学习能力。
        二、基于Skeleton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立足点。而基于Skeleton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聚焦于“探究性自主学习”这一共通点,教师不再占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宝贵的课堂时间内,通过教师搭建的“Skeleton骨架”,独立或合作研究解决本课的学习任务以及其他思维问题的挑战,令学生更专注于主动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习得的学习策略运用于课堂外,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利用Skeleton翻转课堂的优势
        基于Skeleton的翻转课堂更能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重要的软技能;并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拓展语量,保证语言的准确度,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一)搭建语言支架,让思维发出声音
        语言主要借助词汇、语句和篇章进行,其核心是思维。比较复杂的语言表达,都需要用思维作支撑,尤其是外语学习,更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语言平台,让学生用声音将思维表达出来。Skeleton就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语言思维支架,将不外显的语言思维,用看得着、听得见的方式一步步搭建起来,让语言学习思维化,使学生的分析思维、序列思维、拓展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等得到发展,学生想说、要说和爱说才能更好地保证学习效果。
        (二)保障课堂高效,让智能舞出精彩
        高效课堂“倡导绿色的教学质量观,在于开发学生的学习力,其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运用Skeleton进行文本解构和建构的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如:语言、数学逻辑、人际等等)提供了一系列思维任务的活动,也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铺石开路。
        (三)提升语量输出,让语用活力四射
        Skeleton是建立在过程性文本重构的基础上,注重的是学生的过程性学习。Skeleton关注核心语言和语篇信息,这种“支架式”的教学策略能促进学生最大化地参与课堂的听说读写活动。在解构与建构的环节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既定的背景合理输出相应的语言材料,目标语用功能在准真实的环境下合理利用,体现了语言交际能力,最终达到语用的目的。
        四、利用“莞式”Skeleton“翻转”课堂突成效
        在原版Skeleton对话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张凝老师根据我市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特点对之进行改良,研究出更符合本市小英课堂教学生态的“莞式”Skeleton教学模式。“莞式”Skeleton共有“两类九式”视听:听音、排对话、配图;听音、排图、配对话;听音、选句、排顺序;听音、重组对话(mind map)。视图:阅读、排序;阅读、选择、并排序;阅读、完型填空(语法点);阅读、完型填空(核心句型);阅读、重组对话(原版例子);教师在设计教学步骤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与规律,针对文本内容的听、说体系对这九种方式进行重组和整合。



        “莞式”Skeleton对话教学的基本流程有六步,运用于过程性文本重构的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中,同时也在“解建”的过程中体现了“三构一用”解构--建构--重构--运用的教学理念:
        (1) Predict
        (2) Read and perceive
        (3) Discuss
        (4) Listen and check
        (5) Write
        (6) Compare
        “教学模式上承教学理论,下启教学实践。如果没有教学模式这个媒体或桥梁,即使再好的教学理论也不能迅捷而又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实践(黄俊官,2004)”“莞式”Skeleton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话课的指导性流程,以便教师更科学快捷并有效地将“过程性文本重构”实践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以PEP(2013)六年级下册《Unit3 Where did you go?》A Let’s try& Let’s talk为例,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过程性文本重构之“莞式”Skeleton对话课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五维目标与多元化教学目标。
对话课的基本教学流程可以采用从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的设计。根据儿童接触新事物一般是由对总体的好奇到局部的兴趣演变的心理特点,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更能提高“翻转课堂”的有效性。因此,笔者首先确定了这节课整体—局部的基本教学流程。其次,在学习对话的过程中,针对高年级的思维特点,笔者采取分散教学的方式来处理生词,并确定处理句型的三个教学维度以及先后顺序:意(meaning)用(use)领先形(form)随后。然后运用Skeleton“两类九式”中的视图类——阅读完形填空(核心句型)组织对话教学活动,将文本进行解读和建构。最后进行个性化、创造性运用的拓展性活动。以下将节选部分教学流程着重描述“莞式”Skeleton从解构到建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
        (一)Predict问题驱动——视图导入,关注语用环境
        Skeleton的第一个流程——Predict预测,是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起步阶段,归属过程性的解构环节。与以往对话教学环节的差别在于,教师不直接进入Let’s try听力练习,而是在Brain storm后,先让学生通过观察Let’s try的主情景图,开展思维活动,启动有关主情景图内容的图式,然后再进行听力练习。正式进入Let’s talk学习时,同样先利用Let’s talk主景图由视图导入,观察场景变化,让学生顺应故事情节猜说两人接下来的活动和对话内容,提供开口说的机会。两次对主景图进行问题驱动式的预测性语言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对目标语言的语境产生自主地关注,为后面的语言输出做准备。
        (二)Read and perceive阅读感知——搭建支架,引导分析理解
        英语对话课的基本属性是“Less reading,more listen and say”即多听说少(阅)读。此教学流程是从解构逐步走向建构的过程:
        (1)在学习Let’s talk的过程中,用“听”作为第一次Read and perceive阅读感知的输入方式。将原对话进行文本再构,播放听力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效的听说;
        (2)在Listen and Think的环节中,学生对两人对话的主题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出示挖空核心句型的对话,让学生根据上下文预测挖空句型,在逐步分析解构中,搭建支架帮助学生构建文本对话。
        (三)Discuss协作讨论——发展思维,开启多元智能之门
        “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加德纳,1983),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应该从小做起,并慢慢推广至其它层面,因此学校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智力的发展。Discuss协作讨论,就是让学生在Read and perceive的独立思考后,通过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和语言智能等,讨论敲定建构一篇完整的对话内容,习得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开启多元智能之门的钥匙。
        (四)Write——以写促说,思维导图语言自动化
        英语对话课强调学生的语言输出“more listen and say”,一系列的建构环节都是为了保证学生在重构和创造性重构中产出性使用的效果。学生经过自主分析、推理、判断、听音佐证后,对目标语言的音、形、义、用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利用Mind map帮助学生以写促说的方式来建构文本,通过写的产生性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语用,促使语言运用的自动化。
        五、过程性文本重构之骨架文本Skeleton的成效
        “莞式”Skeleton的六个流程,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将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思考,将机械的接受性学习和听说练习变为自主的产出性运用和有效的听说,让教师的教学更注重于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训练。笔者用同一班级进行英语对话课堂教学实验,以保证学生的英语基础与综合应用水平一致,增加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比性。前两个单元笔者延续以往对话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由第三单元开始运用过程性文本重构之Skeleton进行教学尝试。经过实践与数据比对,学生在一至四单元A、B卷自查中,后两个单元的笔试题得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第五、六、九大题的得分率提升的幅度比较明显,学生的分析、推理、运用能力都有所提高。
        六、总结与思考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通过骨架文本Skeleton这种“渔”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各种学习策略与技能,这些策略与技能又反之指导学生应用于实际学习中。基于过程性文本重构的骨架文本Skeleton为我市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徐群. 课本插图在对话教学中的运用——以修订版PEP五(上)Unit 3 A Let's talk为例[J].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5, 000(010):43-44.
[2]吴慧明. 巧挖插图资源,让思维在对话中"低开高走"-小学英语教材插图在Let's talk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1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