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完小引领教师教学成长的草根策略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   作者:王丽
[导读] 农村完小的小规模,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存在客观的困难。本文从课堂教学出发,以“录影”“翻唱”“观曲”“换调”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农村完小促进教师教学成长的草根策略。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洄村完小   王丽   311811

摘 要:农村完小的小规模,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存在客观的困难。本文从课堂教学出发,以“录影”“翻唱”“观曲”“换调”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农村完小促进教师教学成长的草根策略。
关键词:教学成长;录影;翻唱;观曲
       说起教师教学成长,不管是专家学者的专著,还是名师名校长的介绍,都会有非常专业、精彩的阐述。可是面对农村完小的实际,却往往因莫名的距离感而叹息。农村完小,学生一百人左右,教师十位左右,如何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成了一个问题。本文着眼从教师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来谈谈农村完小引领教师教学成长的草根策略。
        一、深情“录影”——录下自己的课,撰写对话式课堂实录。
        现在的录像手段非常多,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等,都能快速便捷的进行录像。学校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周录制一份课堂实录,并根据实录课完整地编写成文字,这一份课堂实录可以是开课五分钟,课中十五分,精彩小片断等,时长与标题自定,文本与剪辑视频打包每周上交每月评比。
        完成实录课,从强制性开始,到今天已经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尤其是几位中老年教师,从事不关几的旁观者变成了积极主动参与者,当他们的实录课片断与实录文本展示在全校老师面前时,引得了年轻老师的热烈掌声。他们也成为中老年组课改典型受到镇中心学校的表彰。教师通过“录影”活动,不但教学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还学会了熟练使用视频剪辑处理软件,也算是另有收获。
        二、真情“翻唱”——上特级教师的课,寻找差距感。
        特级教师很会上课,他们都是从赛场上走出来的。他们的课有自己独特的结构,他们的课堂充满韵律之美。听了特级教师的课,相信很多老师都会有一种冲动——尝试上课,因为感觉他们上课太简单了。简单吗?
        上特级教师的课,如同歌手唱别人的成名之作借以成名,这是学校尝试的新教研模式,称之为“翻唱”。学校提供很多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让年轻的老师自己选择观看,根据视频内容,一个月后进行教学展示,可以多人上同一节课,学校的班级不够,去镇小借用班级。“翻唱”结束要上交完整的课堂实录文本与教学反思。
        “上特级教师的课,让我体会到内功相差太远。同样的语言,从特级教师口中说出来,有着极大的启发,学生会积极的参与思考,进而出现精彩的生成;从我口中说出来,学生启而不发一头雾水,非常茫然。课上到一半无法继续。特级教师的放与收是那么的自如,提问、追问、鼓励,时机抓得很准。这就是深厚的内功吧。”这是一位老师上课后的感言。还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写的:“学习特级教师上课,让我学到很多。他们的课,不仅仅是课,应该说是一种情,一种对教育对孩子的情。他们的提出的问题,小组的合作,都有一种看不见的指向,指向学生的生命活动。我在努力模仿,期待下次‘翻唱’活动表现得更好。”
        学校能做的是搭一个平台,然后围绕着这个平台变化几个花样,“翻唱”就是如此。它给学校带来新的教研模式,已经延伸到附近其它学校。



        三、无情“观曲”——观察教师提问,修炼精致的语言。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的维度很多,我们仅仅观察教师的提问这个小小的视角,观察问题的类型与内容。问题的类型分为低层次与高层次,问题的内容分为常规、知识、理解、应用、推理、评价。课堂观察的重点是教师的理答行为——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所出现的行为,分为积极理答(包括激励性理答,诊断性理答,发展性理答,再组织理答)和消极理答(不予理睬,打断回答,直接代答)。附带记录学生的反应是积极的(神情愉悦,启而再答)还是消极的(没有反应,神情沮丧)。
        通过对“提问——回答”这个常见课堂交流现象的观察,根据记录的一些信息,可以梳理出教师个人的一些问题,我们称为“观曲”。“观曲”是很冷漠的,它毫不留情地将老师在课中所说的话与学生作出的反应记录在册,还将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毫无情面地反馈给上课老师:语言是否得当,提问是否琐碎,无用的言语是否过多,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是否正确,对学生的态度是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从而及时纠正教师语言的一些细节错误,约束教师一些不自觉的口语,促使教师的语言得到精炼提升。
        四、激情“换调”——一个人的同课异构,展示智慧的魅力。
        同课异构是一个非常好的教研平台,可以为参与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拓展视野,智慧碰撞,相互对比探讨教学的艺术,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容易学到同仁的优势。然而,完小都是单班,想在完小开展同课异构显然不现实,于是我们提出了“一个人的同课异构”——同一位老师要用不同的课的结构与教法对同一教学内容至少上三次课,称之为“换调”。
        “换调”活动的开展,迫使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从多角度去理解上课的内容,要全面把握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将单一课中舍不得抛弃却有不得不抛弃的一些手段与方法在异构中得以重现,将“八仙过海”揉合为“一苇渡江”,教师在多次的“异构”中感悟,在“异构”中成长,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以及教学功底在感悟成长中慢慢积淀……
        深情地“录影”、真情地“翻唱”、无情地“观曲”、激情地“换调”,凑成了我们完小引领教师成长的主旋律,它们之间也是相得益彰。“录影”是基本功,每周必修课;“翻唱”是中级功,每学期一修;“观曲”是辅助功,每学年一次;“换调”是高级功,三年必一次。
        随着均衡办学思想的深入,农村完小必将迎来一位又一位的年轻老师,我们的草根策略只是希望能给他们以成长,等他们调到规模学校,发现自己仍跟得上教学改革激流;也希望我们的草根策略能够被他们所记忆,一经回想,仍是激情澎湃。
参考文献
[1]冯政宇,《实录课在教学“反思”中的作用》,《江苏教育研究史》2002(8),45页。
[2]沈毅,《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