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螺旋阅读策略提升文言文教学水平——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例谈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   作者:张传佑
[导读] 文言文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随着小学文言文教学在统编教材中的比重加大,文言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要实现优质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在落实课标和教材练习要求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采取聚焦词句、强化运用、适时拓展等策略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

安徽省金安区马头镇十字路小学   张传佑  

摘要:文言文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随着小学文言文教学在统编教材中的比重加大,文言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要实现优质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在落实课标和教材练习要求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采取聚焦词句、强化运用、适时拓展等策略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统编教材  文言文  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精髓。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指导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为其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打下基础,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文学作品,并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统编教材较其他版本教材,在文言文起始年限上较早,编排数量也明显增多。但文言文和我们相隔久远,它的语言形式、语言习惯和语义表达与现化白话文差别很大,这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内容理解也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文言文教学成了一个难点。常规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教学形式大多是边讲边译、逐字逐句分析,苦口婆心反复强调,以期面面俱到;或者一堂课反复读,完全不讲!有如张必锟先生所说:“目的不明,养成坏习,内容烦琐,消化不良;生搬硬套,损害原意;机械训练,枯燥乏味;增加课时,浪费时间。”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探索当下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依标扣题,落实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统编教材的文言文前后紧密相联自成体系,除体现《课标》要求,还考虑到这些文言文并不是独立单元目标之外的。
        例如:统编教材三上第八单元《司马光》一文,教学时要明白本单元的双要素分别是“美好品质”和“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教材的编者为落实上述要求,在精心钻研文本后设计出与之相应的课后习题,这些习题体现了教学的重难点和学习此文应该达到的目的。
        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这篇课文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作为首次接触文言文这种体式,教材习题对朗读的要求是“跟老师读”,大大降低朗读的难度,并且提示学生注意词句间的停顿,以便学生准确地读好文章。再看第2条“借助注释”,提示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则是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内化自己的语言。最后,“交流课文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则强调了学生对文言文这种体式与白话文的区别的初步感知。通过细读这些对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启发很大,因此,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背诵的层次有梯度,朗读教学关注词句间的停顿,通过范读感受小古文的魅力。
        策略二:重读促学,激发兴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语言精炼,内容生动,读来妙趣横生,因此抓住这一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基本立足点。
        例如:蒋军晶的文言文教学片断,感受他怎样通过变换读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初读——读通读顺(师指名读,生齐读。)
        2、多种版本读——读出韵味(出示无标点版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出示竖排版生练读,师指名读;出示繁体字版本师范读,生读。



        3、逐句隐去原文——背诵积累
        这样读书打破了“反复读”,读到后来学生失去的模式,每次读书各有侧重,教师可通过巧妙地设置导语,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前就热情高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古文特有的形式美,从而改善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统编教材的文言文因学段不同,对读书的要求也不同,教学时教师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不断探索生动活泼的读书方式,用好“跟读”、“演读”、“对比读”、“想象读”等方式,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读好文言文,学好文言文,爱上文言文。
        策略三:品悟词句,强化运用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是品味古典词句意境和情感的钥匙,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化语言运用是语文课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文言文教学中的字词不可逐一讲解,但古人用词精妙,讲究一个“炼”字。对于文中关键词句教师亦要落实到位。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那些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通过理解这些关键词句,从而达到理解全文。
        例如:王崧舟老师执教《两小儿辩日》片断。
        师:我在这两个词语之间画一条线。(板书:车盖—盘于,沧沧凉凉—探汤)想一想为什么这样画。联系课文内容,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它们是反义词,一个大,一个小,一个冷,一个热。
        生2:我发现第一个对词写太阳的样子,第二对词写太阳给人的感觉。
        统编教材六上《伯牙绝弦》一文中,“善”字可谓文眼,伯牙“善鼓”,子期“善听”,在“善”中达到相知相惜,再到“知音”。再由此感受曲中情,拓展到“知音”的文化内涵,正是一个“善”字打开了教学的突破口。《司马光》一文中,“光持石击瓮破之”几个连续描写动作的词把司马光的冷静、聪慧描摹得淋漓尽致,品悟这句话就能准确地感受到司马光机智冷静、与众儿不同的形象。《杨氏之子》文中的“聪惠”一词,就可在教学中提出“从哪里看出杨氏之子的聪惠”?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全文。
        策略四:适时拓展,浸润文化魅力
        教学文言文,需要我们以一腔爱文言文的心感召学生,以厚实的功底展现文言文独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统编教材选编了15篇文言文,虽比例有所加大,但数量仍有限,想要培养学文言文的语感,感受中华语言文化魅力,就要多读。例如学完《王戎不取道旁李》学生已为王戎的机智聪明折服,此时再拓展《世说新语》中其他有趣的小故事,如《望梅止渴》、《七步成诗》……再推及到整本书阅读从而感悟东汉末期和晋人的生活文化,感受古人高尚的人格,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这也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学了《两小儿辩日》后推荐学生阅读文言文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掩耳盗铃》等。学习《司马光》一文,结合《曹冲称象》感受两文同样刻画了机智的少年形象,学生读得有趣有益。
        拓展阅读内容可从所学文言文题材,主题人物形象等开展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拓展阅读的时机可以是课前铺垫,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课中对重难点进行补充,加深理解;课后运用,升华提高。通过拓展阅读,扩大学生文言文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熟练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促使学生进一步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文言文作为传承汉语言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髓,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起着促使学生汲取传统精髓,夯实国学功底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一定深入思考,认真落实课标和教材要求,巧妙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文言文在学生心中开出多彩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周亮《统编小学教科书文言文教学的三条策略》教学月刊 2019 12。
[2]姚惠平 《读有方,背有道 》小学教学月刊 2015 12。
[3]谢江峰 《明确定位,精准教学》 小学教学设计2020 04。
[4]刘颖 《诵读积累,浸润传承-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思考》语文教学通讯 2009 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