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邓舒晖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   作者:邓舒晖
[导读] 本文首先分析了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广东省惠东县巽寮中心学校     邓舒晖     516367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引言:
        在素质教育理念中,德育教育属于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其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影响重大,所以理应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但是就目前的小学生德育教育环境来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德育老师作为小学班级学生德育教育的工作负责人,应该勇于突破以往的窠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类型丰富、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1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工作十分重要,符合新时期国家教育部门给出的教育要求。一方面,德育教育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得到基本满足,而对学生的教育也更加倾向于思想道德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校在重视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从思想、道德、精神层面对小学生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加快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而言直观重要。与此同时,小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单纯的知识教学很难对小学生的三观形成产生主要影响,需要德育教育加以辅助,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路径。
        2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2.1以宽容、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小学生是未成年群体,身心正处于发展过程,他们往往心思较敏感,自尊心也较强。教师的行为动作好的情绪和很容易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要每日以良好的面貌,热情的面对学生,将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且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教师更要一视同仁,平日里可以贴心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心中的疑惑,想办法帮学生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邀请班级学生一起来制定班规和近期需要完成的小目标,如遵守纪律、保持班级卫生等等,鼓励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和表扬,真正促进学生意识的提升,以及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2.2选择巧妙地进行批评的方式
        每个班级中都有几个活泼捣蛋的男孩,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通常教师可以通过举反例对比,或者进行批评教育的形式,但在批评教育中应方式方法,应该遵循先扬后抑的原则,在每个小学生身上都具有很大的潜力,教师应使用委婉的语言进行引导。例如,面对某个活泼捣蛋的学生,教师可先表扬他最近作业完成较好,后再结合具体事情以委婉的语气向学生指出不足,希望学生能够及时改进,争做更好的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会感觉到来自教师真切地关心,愿意心悦诚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努力去改正。


另外,教师要尽量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学生,否则易措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出现自卑心理,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
        2.3保持与家长群体的有效地沟通
        家长与孩子间有着血浓于水的关系,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亲切与孩子进行沟通,引导着他做正确的判断。德育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家长们的倾力支持。教师是家长与学校间沟通的桥梁,应在平时主动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积极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关心学生近期在家的学习情况,了解家长在教育管理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后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其次,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新时期,教师可以和家长建立起微信群、QQ群,既方便平时的交流沟通,也方便文件图片的传输,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家长会对教师和学校充满信任,更愿意在之后努力配合教师的工作。另外,教师还可邀请家长一起为孩子制作素质报告册、前来校园观看孩子绘画展览等等,使德育教学效果提升。
        2.4开展活动?构建和谐班级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们组织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们渗透良好的德育教学,同时也可以构建和谐的班集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能够为整个班集体营造一种无形的力量。例如:在以《秋天的收获》为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与农民伯伯们取得联系,在安全的前提下,多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一起到农民伯伯的田地中,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亲身的感受到农民伯伯的辛苦。只有学生们亲身的体验过、实践过,他们才能够融入到特定的情境当中,能够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组织一系列的集体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能够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同时能够喜欢班集体中的每一个同学,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是非常有价值的。
        2.5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特定的知识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找寻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应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联系,让学生们能够将案例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案例内容引导学生们树立良好的德育思想,同时应与学生们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这可以激发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能够增强他们学习德育内容的兴趣,使得他们的学习思维更加的活跃。
        结束语:
        总体而言,小学生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师需要先释放学生们的天性,让学生对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认识,而不是当作压力或者负担,进而老师才能将德育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生们的内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应当如何树立自己的德育观念。同时,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否则难以扎根于小学学生的内心,也就难以发挥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J].刘雁,李震.中国农村教育.2019(02)
[2]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章智.教育现代化.2018(35)
[3]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J].卓伟良.课程教育研究.2018(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