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韦雄良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   作者:韦雄良
[导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很多优良的传统文化精神品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广西河池天峨县教育局,韦雄良,547300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很多优良的传统文化精神品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进行研究,为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文化
        引言:初中教育阶段中,语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工作,引导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营造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丰富教学活动形式的方式实现其教育目标,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实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
        一、挖掘教材内容
        教材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工具,不仅能够为教学内容提供参考依据,还可以在各个方面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对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1]。教师可以从课文的写作背景、情感内涵和中心思想等方面入手,选择合适的内容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再将其通过多样化的展现形式向学生传达其重要的本质性内容,引导学生在教材的学习中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为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教学环节为例,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内容前先带领学生了解作者和叶圣陶先生的生平经历和重要成就,讲述两者之间深厚的友谊,着重体现其优秀的精神品质。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挑选出具体的实际描述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德,比如“大家阅读课文中提到‘待人厚’和‘为人宽’的地方,可以了解到叶圣陶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举手回答“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答案,在课文的学习中了解待人仁慈、平易近人、做事一丝不苟等多种优秀的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之后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以他为榜样,不断向优秀的前辈学习。”
        二、营造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之前应该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2]。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多种表现形式来实现,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开始之前讲述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完成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与学习,也可以在电子课件上展现相关的文化因素,吸引注意力,提升教学效率。


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中,利用表达重要思想内涵的装饰物创设良好的空间情境,比如,在墙上张贴伟大思想家的画像,在黑板报上以相关的古诗文或者具有警醒意义的故事作为宣传内容,在视觉上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氛围。
        以“《孟子》二章”的教学环节为例,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前可以先为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曹操曾经十分厚待关羽,希望他能够为自己所用,但是关羽面对大量的财富和曹操的百般关怀不为所用,依旧选择千里走单骑去寻刘备。”通过这种小故事的讲解不仅能够导入“富贵不能淫”的课文内容,还能够在古人的故事中挖掘坚定的意识品质的重要性。选择孟子的画像、写有富贵不能淫的书法作品、关羽千里走单骑的绘画作品等作为班级墙壁的装饰物,引导学生在看到这些物品时能够产生相关联想,不断加深对于优秀精神品质的理解。
        三、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
        课堂教学中存在大量的理论性知识,学生只是在理论上了解其内容,难以在精神层次上实现相关文化内容的深刻理解。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和仔细观察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应学习内容的印象,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能够接受且比较感兴趣的方式提升其个人修养[3]。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比如扫墓、表演等形式,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精神层次的升华,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以“屈原(节选)”的教学环节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课文中的剧本内容进行表演,也可以选择演讲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屈原最后一段台词进行演讲。在完成课文内容的理解后,教师可以组织纪念屈原的活动,比如在端午节带领学生制作粽子,举行龙舟比赛等。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端午节各种纪念屈原的活动的意义,带领学生了解其传统节日中完成相应习俗对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在活动结束后,为了加强学生对活动中传达的深刻教育意义的理解,可以为其布置作文题目,比如端午游记、屈原的故事等,带领学生在写作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写作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在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同时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结束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仅能够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还能够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其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巨大的影响意义做出突出贡献。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中实现文化教育的渗透与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展现出优秀的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1]吴旭文.初中语文课堂中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94-95.
[2]胡毕琼.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国学素养的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255-256.
[3]康花.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20(S2):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