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年段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   作者:邓秀容
[导读] 当前,解决问题是国内教育机构的工作与教研重点,更是国际数学的核心工作内容。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中年段小学生特点与数学学科教学大纲,完善教学计划,强化学生数学素养、思考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广西省梧州市长洲区长红小学   邓秀容  543003

摘要:当前,解决问题是国内教育机构的工作与教研重点,更是国际数学的核心工作内容。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中年段小学生特点与数学学科教学大纲,完善教学计划,强化学生数学素养、思考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寻小学阶段中年段数学教学中的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以期激发学生问题的意识,提升其数学思维,为后续的数学深度学习夯实基础。
关键词:解决问题;中年段;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为贯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着力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引入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以提升中年段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确保学生可依托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数学问题,拓宽学生视野,强化其数学素养。基于此,围绕小学数学中年段解决问题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育家认为,人的内心存在根深蒂固的需求,即期望自身是探索者、研究者与发现者;而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即提前准备好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并找寻问题答案。上述教学策略有助于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但很难挖掘学生潜能,更无法增强其问题处理能力,难以满足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在上述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单纯地沿着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回答问题并不能自主思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与自主思考意识;即便学生能够快速解决问题或找寻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很难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在后续的学习进程中,学生也很难基于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探索。
        简单而言,机械、麻木、单纯地将答案告知学生不具有较高效率。在数学教学进程中,教师应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找寻问题的解决思路与解题办法;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助于将学生的意志、情感、思想、解题思路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带领其围绕疑惑深入探究问题,循序渐进地发现真理。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着重开展质疑方面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独立质疑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其学习方法与知识储备。比如,在围绕《观察物体》单元进行教学时,教师可首先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由学生自主结合预习情况并向教师提出多样化的问题;诸如,分别从物体的左面、右面、前面、后面、上面、下面进行观察会得到何种图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逐一解答学生的疑惑,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中年级小学生普遍具有浓郁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若教师能够耐心对待学生的每个疑惑,则可充分调动其探究欲与求知欲,使其敢于提问,勇于思考,进而拉近师生间的关系。通过在课堂上构建和谐、民主、活泼的教学氛围,潜移默化地增强中年级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2.强化学生问题解决办法的掌握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进程,问题解决能力主要是指基于问题进行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若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多样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则有助于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持续增强自身的数学素养并提升学科成绩。基于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引导学生找寻题目关键语句,紧抓体感的脉络,逐步形成相对成熟的解题思路,强化自身的问题处理能力与独立分析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苏教版数学习题中的题目问题是解题核心,也是问题解决的突破口。若学生可以掌握题目问题核心,则可快速找寻问题的解决答案。通常情况下,题目核心隐藏着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会进一步被隐藏在图画、符号以及文字中;若学生能够厘清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则可轻松解答数学问题。
        比如,在苏教版数学习题中,大部分应用题的问题核心被放置于题目语句中;而题目也拥有较多的文字信息,容易混淆学生注意力。


因此,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可引领学生将题目中的无用信息过滤掉,找寻冗杂文字中的核心数量关系;通过引导学生对上述数量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与理解,持续强化其解题素养。与此同时,多数苏教版数学题包含关键性的数量关系词句,诸如比...多、节约、还剩、一共等词语。上述词语主要负责阐述不同对象间的实际关系,其不但是问题解决的核心关键,更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提示与规范作用,使其明晰问题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也应带领学生围绕题干信息进行反复阅读,深入感受题目含义,准确掌握题意。一旦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从题干中精确提取信息,教师可引入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引导学生找寻问题的多种解题策略,活跃学生思维,提升其数学思维。通过深入感悟多样化的问题解决办法,中年级学生可以快速把握题干含义,进而强化自身的数学素养与逻辑思维能力。
        3.夯实学生数学基础
        数学素养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如果学生不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则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也难以切实提升其解题能力。基于此,教师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第一、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主动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积极配合各项教学工作,转变过往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强化其数学综合素养。同时,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问题解决教学与小组合作模式相融合,焕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在围绕《旋转、平移与轴对称》单元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应系统性规划并设计各教学环节,将班内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针对不同。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推动各小组学生共同找寻问题的解决答,进而强化其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
        第二、开展计算练习活动,数学基础能力是找寻问题解决办法的关键。若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扎实,那么即便得出正确解题思路,也很难得到正确答案。基于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计算能力,为其后续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简单而言,教师应从学情实际着手,督促学生反复开展计算那些活动,以强化其数学计算能力,夯实其数学基础。比如,教师可结合当前的学习进度,围绕各学习模块设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持续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
        第三、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进程中,若教师能够将生活事件与问题解决教学相衔接,则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问题解决思路。因此,教师应突破教材局限,将实际问题引入到教学活动中,针对实际问题设置应用题,充分践行新课改理念,推动学生围绕设计问题锻炼问题解决能力;这有助于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并拓宽其数学思维。比如,在围绕《克与千克》单元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将超市中的生活案例引入其中并设计算术题,确保学生可将所学知识点应用于生活实际,以强化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第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是将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未能从整体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使得学生无法认知自身缺陷。因此,教师应围绕教学活动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结合学生实际表现开展评价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当中。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体系中,解题意识与解题能力的培养是教学重点,可以强化中年级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与探究欲望,是当前数学学科的核心教学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问题解决办法的掌握能力,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有助于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来,感悟数学学科魅力,强化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宇韬.小学中低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初探[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4).
[2]范妍.浅谈小学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0).
[3]苏洪清.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J].东西南北:教育,2017: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