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   作者:王大肖
[导读] 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这门语言类学科所需掌握的重要方面,并且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观察现如今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不难发现,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高,写出的文章质量也有待提升,使得写作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重庆市万州区走马中心小学    王大肖

【摘要】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这门语言类学科所需掌握的重要方面,并且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观察现如今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不难发现,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高,写出的文章质量也有待提升,使得写作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鉴于写作教学中存在诸多急需解决及有待完善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思路,积极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写作教学,从而最终达到写作教学效果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逐步达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写完后要修改的具体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本人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1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教师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首先应提高自身的水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一方面,教师可以和其他教师相互交流作文教学经验,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课堂作文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身心发展特点,再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身心发展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写作技巧指导。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词汇、文章构思、文章立意等写作技巧指导。与学生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学生提出奇特的想法或创造性行为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尊重和鼓励,肯定学生的想法,支持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2要消除学生对习作“恐惧症”
        现在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拿到作文题目无从下手,面露愁色。其实习作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习作”,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轻松自如地表达内心、与他人交流,是为了掌握一项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重要本领,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理念从作文的本质出发,避免了教师用“写作”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习作,避免了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习作;让他们能在习作中自然倾吐,乐于表达。因此,有利于消除学生习作“恐惧症”。
        3着力培养学生们写作的兴趣
        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语文作业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对语文作文入门,即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学生有了作文的写作方法,自然愿意去进行作文写作,并且是积极主动的写作。首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以及认知能力,在作文题目的选材上选择那些学生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题目。可以加大作文的命题范围,让学生可以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例如,语文老师设置的作文题目《我的父亲》、《记一次难忘的事情》等,这类题目让学生感到有话要写,有话可写,让学生们感到作文写作不是困难的事情,从而增加了学生们对语文作文写作的自信心。


语文老师还要注意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人或事例,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大大激发出学生们的写作欲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巧妙的导入作文题目可以把学生们涣散的思绪集中起来,好比磁石一样,可以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下进行作文写作。小学语文老师在作文写作课上要抓好以下内容:一是对于课堂空间的管理,作文写作的过程要根据作文写作的需要对空间进行调控,让教师可以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学习。二是对课堂中心的管理,语文作文教学要把教学的中心从学科转移到学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好策略。三是对课堂行为的管理,在课堂上防止出现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过于活跃而没有产生较好课堂效果,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课堂行为和思想品德。
        4多管齐下,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素材积累的关键期,也是引导学生养成作文素材积累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多管齐下,引导学生多路径积累写作素材。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少儿版的经典名著,加强作文阅读等,通过阅读间接地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仔细的观察生活,积极参加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尽管小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但是只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一定能够提升作文积累;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只要方式,教师要将写作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带着目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将一些作文素材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积累,还能够丰富学生情感,使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5研读文本,掌握方法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怎样拟题、怎样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照应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获取多方面的语文知识,培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学习《桂林山水》第二、三自然段,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排比手法写出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点后,可激发学生你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介绍你所去过的一个地方,表现出那个地方的突出特点。学生有了文章作范例,手里多了一个写作的拐棍,有写自己去过的西湖,有写黄山……
        6强化修改,二次写作常态化
        教师的指导有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直接体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因此强化修改,将二次乃至多次写作常态化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将求数量的作文观向求质量的作文观转变,强化作文的修改。“‘二次作文’轻指导,重讲评的教学方式,尤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重视修改,学会修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写作,教师一方面要认真批改作文,对每一位同学的作文提出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修改的依据;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作文评讲,在评讲过程中,教师要突出作文中出现的共性现象。教师也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评价形式,例如学生互评、小组内互评等,尝试让学生指出修改的建议等,强化学生写作基本知识与方法、技巧等运用意识。
        总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意义重大。语文教师要加强写作教学反思,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作文教学,为学生终身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春,韩宁.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知识经济,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