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童声合唱教学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郑秋亮
[导读] 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童声合唱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的艺术修养有所提升,并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可是,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堂当中的童声合唱教学,学生的音乐基础往往相对较为薄弱,教学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团队合作意识不足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大晚小学 郑秋亮

摘要: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童声合唱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的艺术修养有所提升,并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可是,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堂当中的童声合唱教学,学生的音乐基础往往相对较为薄弱,教学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团队合作意识不足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现状,其次讨论了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策略,以供相关音乐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童声合唱教学重视起来,不但要尽量帮助学生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集体意识,让小学生可以拥有合作交流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其艺术情操。
        一、小学童声合唱教学现状
        童声合唱教学需要有教师引导,营造相对较为愉悦的氛围,并且融入一些基础的合唱技巧和音乐知识,通过歌唱艺术作品让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促使学生学会表达以及欣赏。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目前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的时候,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
        第一,学生没有音乐基础。目前很多教师对童声合唱的教学都非常重视,也非常注意对合唱的反复实践,但是对一些基础声部训练比较忽略,比如有很多合唱的曲目都是二声部或者十多个声部的作品,而这些乐理知识比较难以记忆,很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教师必须要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并且让教学任务更加有秩序性的完成,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够让学生更加顺利地掌握演唱的技巧和相关的乐理知识。需要注意的就是有很多教师对成绩的要求比较严格,只是对一些有难度作品的演唱重视起来,但是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让学生一时难以处理自己本来的声音,从而无法表达出更加贴合意境的作品。
        第二,就是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很难提升学习兴趣,有很多教师音乐视野的开拓度不足,只是利用教材来展开教学,合唱教学形式非常单一,因此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法提起兴趣。
        第三,小学阶段,学生的团队意识不高。小学生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不同的团队相互之间的合作意识较为淡薄,有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征,这也让合唱难以表现出和谐度。混合进行演唱的过程当中,声部以及音色的协调配合都非常不足。
        二、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策略
        (一)循序渐进的合唱基础教学
        学生必须要在童声合唱的时候对音乐作品的节奏以及音准精准的把握,并且了解演唱的技巧,这也正是演唱和合作演唱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但是这样的能力培养必须要分不同的阶段学习才能够练习。第一阶段就是一二年级,这个年纪段的学生比较烂漫,大多都是通过同声喊唱的方式来演唱歌曲。通过这一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轻松的演唱,让学生尽量调小音量,学会用小肚子唱把声音唱到头顶上。这时候学生在唱歌的时候就可以从一个更加倾向于呐喊的方式转换成为共同演唱。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成和音准有关的和声练习,并且从单一的模仿切入音组,最后再到和声。大多都是从大三度一直到小三度。第二个阶段就是三四年级的阶段。在这个区域之内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的和声概念,教材当中也有了一些比较简单的作品,大多都是3度,4度或者是5度的。还有很多相对较为简单的作品,比如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快乐的啰嗦》这一节课首先可以让学生先试着演唱一些简单的音符,之后再通过让声音捉迷藏这样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唱音阶的时候,心里将一些音符进行默唱,而需要唱出来的音符可以轻声的演唱之后,教师在反复的通过不同的音符进行练习,让学生能够对音符更加熟练,之后再让学生分组比赛。


分别进行练习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同时来演唱,这时候进行歌曲的演唱也将会变得非常顺利。在第三阶段就是学生五六年级的过程当中,这个时候学生大多有了一些基础的技能,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基础起步,使学生练习的难度有所增加,从而使学生的技巧更加丰富,有效的合唱作品。比如很多节奏比较明快的旋律以及一些具有跳跃性的作品。在节奏相对较为舒展的过程当中,旋律是非常悠长的,比如《采莲谣》,还有就是具备正能量的歌词,各个音乐要素相互之间的协调和融合,可以让整体的效果更加具有感染力,从而帮助学生对音乐和合唱具有更加持久的动力。不管是处于任何一个阶段,合唱都需要让学生能够投入更多的专注力以及热情,才能演绎出其中的效果。也才能够表达出作品当中所包含的内涵以及真挚的感情,只有通过一种更加饱满的情感,才能够传递出正能量,所以不难发现,童声合唱要避免急功近利,而是要尽量夯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让合唱作品更加优美,并且具有艺术感[2]。
        (二)“激趣”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状态
        只有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为积极的状态,才可以促使学生精准的把握每一个音乐符号,同时也要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核对作品里面的意蕴,要进行充分的体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协调声部,并且演唱出更加具有魅力的作品,让听众得到感染。教师需要从小学生心理以及生理的发展质点来出发,使得童声合唱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首先,在练声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联想等相关方式。让声音更加具有具象化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促使音乐基础知识变得非常简洁,而且也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只有通过不断练习的方式,学生童声合唱才能够逐渐变得非常圆润,并且嘹亮。其次就是练习以及声音必须要足够准确,同时也要练习技巧,要利用游戏闯关的方法。排练作品的时候需要按照小学生的年龄以及特点,让学生能够自己编图画,并且利用歌声来讲述图画当中的画面,总之需要让学生对于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并且使学生能够获得视觉和触觉的体验。把这样的体验转换成心灵的感受,之后,再让学生能够掌握合唱的具体诀窍,以此为基础,合唱训练即使枯燥,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神秘感以及趣味性,让课堂变得更加灵活,使学生能够充满积极的进行探索[3]。
        (三)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童声合唱更加注重集体之间的协调性。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够个性互补,让学生培养一定的集体观念以及集体意识,要让不同的声音特质相容,从而促使团队力量有所增加。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使童声合唱的过程当中,每一位学生都保持更加精神抖擞的状态,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在教师统一的指挥之下,调整自己的气息以及个人的声音,让自己的气息和声音和团队相互融合,从而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演唱出更加具有魅力的作品[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就是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完成基础教学的任务,让学生合唱的基本功变得非常扎实。同时使用相关技巧也变得极其娴熟。其次就是学生需要保持积极的状态,使学生可以主动地投入合唱训练,帮助学生提升合唱水平,让整体的合唱技能获得全面题提升,第三就是要让学生集体意识得到培养,使学生能够拥有团队的意识以及集体的精神,要意识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各种荣辱以及进步都和团队进步有着直接关系,需要尽量提升在合唱过程当中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促使课堂演唱的品质提升,让小学音乐教学更具有质量,帮助学生培养其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闫晓雯.小学合唱音乐校本课程研究———以合唱音乐“律动”教学为例[J].黄河之声,2018,(18):92-93.
[2]李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怕出声”心杏障碍排除方法[J].教书育人,2018,(28):32.
[3]杨晓健.声乐律动,心随我动———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18):192.
[4]徐弛.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黄河之声,2018,(13):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