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   作者:欧桂梅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实施,和谐的班级环境与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为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打好基础。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百朋中学 欧桂梅   545102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实施,和谐的班级环境与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为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打好基础。学生在步入初中阶段后,会逐渐提升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但是学生的认知、观念和思想也在不断地成熟,所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是每一名初中班主任所要必备的功课,同时也是初中班主任在初中这个阶段中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班主任教师需要了解到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此制定有效地班级管理措施,使得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正文】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是主要的管理者,也是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为学生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监督作用。而实践管理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直接获益,身为班主任教师,应当时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此采用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技巧,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进一步为学生的发展做铺垫。因此,初中班主任要将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培养,并且在初中阶段里,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的培养和引导,从而实现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
        一、增进师生交流,营造和谐氛围
        日常生活工作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必要的、有效地沟通,才能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身为管理者的班主任,不仅需要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灵活运用合适的手段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沟通交流,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消除学生心中对班主任的“畏惧感”和“距离感”,实现教学效率和教学管理的全面提升。
        如班主任要注意增进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互动,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利用教学和班级集体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从而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课后借助社交软件与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融洽氛围里遇到困难才会敢于与教师请教。这样才能有利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引导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尊重学生差异,调整管理模式
        随着学生认知层次的不断提升以及学习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逐渐体现出来,且这种差异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于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思想高度、认知水平等方面。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教师的关注和关爱,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



        我们还常常发现有一些学生热衷于手工制作,能够进行一些精致复杂的创作与设计,对于艺术作品也有较高的鉴赏能力,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有学生有较强的运动能力,他们热爱体育运动,身体素质较强,能够在各种常见的体育项目中发挥出色。而这部分学生常常学习力很弱,教师不能只看到其学习上的不足,而忽视他们的闪光点。这点是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学生悉心教育,让他们既能够发展自身优势和长处,又能在学习上投入精力和热情。
        三、强化道德意识,落实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工作在新课改大背景下也更不断深入推进,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再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目前阶段,除学生的学习成绩外,是否拥有良好的道德意识也是评价学生的重要参考。学生如果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较高的道德意识,能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小的作用。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德育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帮助学生实现思想、认知等方面的转变,让学生在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下茁壮成长。
        学生拥有较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之目标。首先,可以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班主任通常也肩负学科教学任务,这样教师便可以利用讲授教材内容,挖掘德育素材,并结合生活经验与学生实际,为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从而实现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其次,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是落实德育教育最集中的方式。如,班主任经常设定一周或一个月,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周”、“德育教育月”等活动,组织学生设计黑板报,从互联网中搜集德育资料,搜集反面教材等内容,从而让学生受到教育,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四、积极联合学生家长,实现家校共育,提高教育效益
        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往往只能够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但不能弥补家庭教育外的不足。因此,教师需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以及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学生的家长到学校当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并为学生家长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家长、教师、学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我们还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叛逆心理严重,经常不听教师安排,并且在学校中往往充当着“害群之马”的角色,经常做出一些与学生身份不相符的事情。教师就要紧密联合家长,对学生进行细致管理。首先,教师可以向这些学生家长反馈学生的情况,让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在校园中的行为有初步认识,还要向家长明确,切忌简单打骂孩子,避免伤害自尊心,而加剧叛逆心理。教师可以专业地为家长提供比较实用的管理教育方式,比如,抽空陪学生外出散心、主动与孩子交流、心理疏导等,使家庭教育延续了学校教育,提高了教育效益。
        综上所述,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班主任教师付出心血,才能带来更好的管理效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一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华强, 王新芳. 新时期初中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方法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 (002):68.
[2]王平. 浅析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理念的渗透[J]. 考试周刊, 2018, (061):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