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为例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   作者:崔悦欣
[导读]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进步,语言表达能力是在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懂得表达、善于表达也成为了对于——“人才”的普遍要求。但长期以来,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比较容易忽略的地位。

深圳市龙华区华南实验学校   崔悦欣  518000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进步,语言表达能力是在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懂得表达、善于表达也成为了对于——“人才”的普遍要求。但长期以来,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比较容易忽略的地位。因此,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属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的范畴。本文将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为例,简要分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策略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研究意义
       2011年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通过口语交际教学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挥合作精神。可见,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期待。口语交际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双向互动的过程,是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机会。世界各国的口语交际教学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英国就非常重视口语教学。《英国国家课程英语大纲》的第一条就要求培养学生熟练地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良好的听力。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阶段特点
        (一)口语性
        与书面表达不同,口语表达最重要的一点是追求实用。口语表达可以用在演讲中、辩论中、谈论中、汇报中,最普遍的是用于日常的生活交际。口语表达通过得体的口头语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以及节奏感,协同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共同实现。口语表达需要具备一定的熟练性,因此是可以通过教学和反复练习提高的。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既区别于书面表达,又独具口头表达的特点。
        (二)社会性
        口语表达不仅仅是表达内心的想法,更要符合社会文化环境、符合所处的环境和所针对的情景,这就要求学生在口语表达的时候对社会规范利益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并将文化素养体现到一句一字中去。以八单元口语教学《请教》为例,请教他人的目的是获得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对礼貌性有更高的要求。在请教别人的时候最重要的环节是把你想要表达的内容说清楚,说明在说之前就要把说的内容和方式理清楚,不仅对口语交际的内容提出要求,更对交际之前的准备提出了要求。第三,不管别人是否能帮你解决问题,都要向别人表示感谢。这既是社会文化的要求也是人类语言规范的要求。
        (三)动态性
        口语交际的问题不是固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可以通过“背诵”实现的,而是要根据对方语言的变化不断变化的。[1]具备优秀口语交际能力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观察者”,通过观察对方的语言、表情、动作,作出下一步表达方式的调整。以第七单元《身边的“小事”》为例,在小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表达,不断了解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表达背后的观点,是小组交流的一个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先以一个小组的课堂讨论为例,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的方式,并在学生回答后给予适当的指引,并对口语交际过程中所用语言进行评价。



        三、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口语交际的教学成果不考察
        众所周知,语文考试中并不真正考察口语交际的能力,多考察的方式多集中在书面表达口语表达的内容,这样的转换就将口语教学的真正意义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真正水平置于了考试中不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却处处需要口语表达能力。在生活中需要口语交际,在很多工作中更是对口语表达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各行各业都需要表达,都需要思想的“输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口语能力水平的“不考察”便成为了口语能力提升路上的一个阻碍。
       (二)中国文化含蓄而内敛
        中国文化是内敛而含蓄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秀外而惠中是比较高的境界。谦谦君子不是侃侃而谈的,更不是夸夸其谈的。“君子”所流露出的一言一行,所成就事业才是被人们推崇和追随的重点,就连“君子”的表达也是以书面表达——文章为先。因此,口语教学在以前的教学中是普遍缺位的,需要逐步重视起来。
        (三)教学内容依赖课本范例
        语文教学中的口语教学大多依赖课本的要求,以三年级上册为例,仅有四次口语交际的练习,每次练习一节课的时间,仅占用了四节课的时间,可以看出,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所占比例是非常有限的。同时,口语教学中的内容也被锁定在四个内容中,其实,社会生活多种多样,口语交际的内容远远超过了课文中的内容。拓展教学内容可以依赖课本中的其他篇目和内容,具体转化的方式需要老师们根据学情来确定。
        四、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
        (一)鼓励性原则
        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内敛”的推崇,口语交际能力第一要求便是“敢说”,让孩子鼓起勇气,把心中所想的内容说出来是第一步。[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说话的孩子“敢说”,需要引导倾听的孩子安静聆听。对于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的孩子要给予嘉奖和鼓励。对于不敢说话的孩子,要给予耐心和支持。
        (二)规范性原则
        口语交际和其他的语文知识一样,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比如说:正确的语言结构、标准的发音、基本的礼貌等等,这些都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去不断规范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先观察,再点评,及时规范。
        (三)情境性原则
        在教学中,老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情境,身处不同的情境,面对的不同的对象,应该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比如第一单元《名字里的故事》,学生普遍不了解自己名字里的故事,需要先引导他们回家向自己的父母询问名字的来历。在向父母请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的礼貌性,把话说清楚。回到课堂上,要和同学分享自己名字的来历,这就要求将父母的话“转述”给同学,转述成自己的话。课本要求,回到家后,还要和家里人说说同学们说的“新鲜事”,这就要求学生将同学的话转述给自己的家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环境。
        结束语
        总之,教师应深刻意识到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也要不断发挥教育智慧,让语文口语教学不停留在课本上、试卷上、笔头上,把让学生学会说、懂得说、说得好当做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J]. 吴怡扬.??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9)
[2]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有效策略探索[J]. 潘新媚.??小学生(下旬刊).?201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