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河流》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   作者:郑秀
[导读] 本教材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句简洁的文字。“汹涌澎湃、风景如画”分别概括了钱塘江、瓯江的特点,给学生一个难忘的“第一印象”。而京杭大运河则在后面的第25课将做具体介绍。

瑞安市塘下实验小学  郑 秀

       【教材分析】《家乡的河流》是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的第24课,属于“浙江环境”的主题,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本教材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句简洁的文字。“汹涌澎湃、风景如画”分别概括了钱塘江、瓯江的特点,给学生一个难忘的“第一印象”。而京杭大运河则在后面的第25课将做具体介绍。
        接着,教材借助三段文字、三张图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钱塘江。第一段是钱塘江的概况,包括发源地、流经地及流域面积,点明了浙江省河流“源近流短、独流入海、流量较大”的特点。两个数据足以证明钱塘江是浙江省的第一大河。第二段文字介绍钱塘江与众不同之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产生了特殊的一道风景线——“浅塘涌潮”,这也正是它的特色所在。所以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语文课本《观潮》一文已有了解),鼓励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著名的钱塘江,再借助录象,再现壮观的画面,从而把学生对钱塘江的印象逐渐清晰起来。同时,教材还穿插了一次活动,再配以地图,激发学生探究钱塘江大潮成因的兴趣,这也正是本课的一大难点。另外,两幅插图一静一动再现了钱塘江的风采,更突出了浙江省河流的基本特点: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口处潮汐现象显著。
        第二部分是四段文字,配一幅画,主要介绍瓯江。这插图形象地证明了“华东漓江”这一美称。与钱塘江相比,教材还介绍了“瓯”字的来历及两岸的风景,同时也突出了浙江省河流“含沙量少,江水清澈”这一基本特点。
        最后是链接部分,灵江、甬江,提供了文字,苕溪、飞云江、鳌江出示了网址,由扶到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了地方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等特点。
        为了突出地方特色,我就以这课教材为引子,大胆地增加了“我们身边的塘河”内容。我想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才会“有话要说”,这样才会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河流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从钱塘江到瓯江,再到温瑞塘河,从远到近,从大到小,这样的梯度呈现,是符合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儿童身心特点的。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的概况,知道瓯江是浙江省的第二大河和家乡的一些主要河流。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著名的钱塘江大潮。
        3.了解塘河的贡献,能为治理塘河出谋划策。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激发学生学习河流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瓯江及塘河的概况。
        【教学难点】知道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能为治理塘河出谋划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实地拍摄塘河污染照片  写母亲河自述  设计“处方”
        学生准备:预习第28课  收集有关塘河的资料  实地拍摄塘河污染照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活动一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好,老师就奖励冠军组听首歌,我们大伙就沾点他们的光吧!
        听——播放百晓讲新闻片尾曲
        温州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有风光,作为浙江的温州人每当听到这句,心里特别自豪。的确,我们家乡浙江美丽富饶,江河遍布。这节课咱们就重点聊聊家乡的河流。[板书:家乡的河流]
        【设计意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兴趣,成功地导入教学,一开始我就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百晓讲新闻片尾曲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二  观钱塘江,感受壮观
        1.请猜一猜“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这句诗描述的是哪条河流?
        2.那么,你印象中的钱塘江又是怎样的?   [板书:钱塘江]
        真好!你把语文课中学到的知识也灵活地应用起来了!
        3.瞧!咱们的课文也在向我们传递着信息——钱塘江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00多千米,流域面积达5.4万平方千米,占浙江省总面积的一半多。流域内降水丰沛,地形多样,因此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4.学生齐读
        5.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要不,咱们就到现场看一看吧![播放 钱塘江录象]
        6.同学们,刚才你在欣赏钱塘江的壮观之余,脑海里是否有什么疑问?
        7.现场有谁敢挑战难度,当这个解说员,就结合地图,给我们大伙讲讲其中的原因?
        8.要想真正解开这个疑团,我们不妨请教一下专家吧,那也是一种学习哦!
        [播放 成因录象]
        现在,你的疑问解开了吗?(原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不仅跟河口段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有关,还跟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有关呀!)
        是的,同学们,就是这大潮连大诗人苏轼也曾感慨“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由此可见,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    [板书:“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而钱塘江距离我们瑞安的孩子有点遥远,钱塘江的壮观如果不亲眼目睹,一定不过瘾;钱塘涌潮的成因即便老师怎么分析,孩子们也会心存疑惑。于是,我就借助形象直观的录象一次性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孩子们各个兴趣盎然,睁大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这样就集中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更是激发了他们探索家乡河流的热情。】
        活动三  画游瓯江,领略秀美
        同学们,如果说汹涌澎湃的钱塘江犹如一位巨人的话,那么风景如画的瓯江 [板书:瓯江] 便是一位温柔的女子。你想亲眼目睹她的风采吗?可别眨眼哦!
        1.[出示瓯江美景组图]
        2.为图配音
        再美,那也是没有生机的图片,如果,你愿意有声有色地为我们介绍一下,我想这瓯江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请先仔细阅读书上P57的材料,再结合自己的游览经历,用简短的几句话介绍瓯江的特色之处。
        3.学生介绍瓯江
        4.听了你的介绍,老师觉得瓯江真令人印象深刻。——瓯江,因温州古称“瓯”而得名,是浙江省第二大河,有“华东漓江”之称。[板书:“华东漓江”]
        听你们介绍得如此精彩,我也想来过把瘾了。远的暂且不说,就来说说咱们瑞安。
       【设计意图:“生活是无穷的源泉”,生活才是永不过时的教材。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述“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所以,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了当小导游的活动,让去过楠溪江或江心屿的同学借助教材的文字,结合图片有声有色地介绍,既能让他们回顾对瓯江的印象,又可以将自己的收获与人分享,一举两得。同时,生活又是学习的归宿。我们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今后更好的适应生活、改善生活服务。通过“欣赏画面”到“为画配音”,由静到动,让学生全面感受瓯江的风采,激发热爱家乡河流的情感,从而也提高了孩子在生活中进行学习的能力。】
        附:自选超市
        1.继续跟踪调查“塘河”,开展一次“我为塘河做美容”的小组活动;
        2.上网查找有关飞云江、鳌江的资料;
        3.找找“江、河、湖、海”的区别,发到老师邮箱。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的课堂要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拓宽学习的空间,一堂精彩的课并不因铃声的想起而结束,当当“小小调查员”的活动更延伸课堂的精彩。】
       【板书设计】
        家乡的河流
        钱塘江  “天下奇观”
        瓯江    “华东漓江”
        塘河    “母亲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