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教学细节,锤炼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徐杭红
[导读] 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应当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教学行为的改进应当通过教学细节研究来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细节预设,成就精彩课堂;要捕捉精彩细节,展现课堂魅力;要记录、反思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徐杭红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应当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教学行为的改进应当通过教学细节研究来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细节预设,成就精彩课堂;要捕捉精彩细节,展现课堂魅力;要记录、反思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设细节;捕捉细节;反思细节;灵动课堂
        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在认识上都能接受和理解。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应当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教学行为的改进应当通过教学细节研究来实现。然而,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过分地将注意力放在了教学过程的整个结构上、环节之间的衔接上,有时候却不能捕捉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细节,忽视对这些最细微的环节处理,导致了种种不完美。因此作为教学组织者,应该关注和利用好教学细节。《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说:“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1】那么如何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构建灵动课堂呢?
        一、预设智慧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地突破重难点,我们在进行教学时,既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更要预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当然,精心打造教学细节,依赖于我们对教材、学生的双重把握与理解。教师在备课时要更加关注在精心预设中构建灵动的课堂。
        1.设计目的性强的问题背景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2】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提问。
        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确定方向》例1中的有关教学片断:
        课始教师展示“京广铁路”的图片及相应的地图
        师:怎么样能快速准确找到北京在广州的什么方向?
        根据教师提供的地图学生能很快找到北京在广州的东北方。
        师:如果就告诉你北京在广州的东北方,你能找到北京在哪吗?
        生:不行,还得知道北京在广州的东偏北几度或者北偏东几度。
        师:有了方向你们就能准确找到北京了吗?
        同时课件演示在一个方向的路线的不同变化。让学生明白要找到准确的位置既要知道方向,还要知道距离。
        这样,在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中,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获得了充分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保障,课堂无疑是高效的。在教学准备阶段有意识地设计出来的细节,使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过程,这种教学细节的预设极大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虽然我们早已知道过程的重要性,可在我们的课堂,似乎对数学结果以及运用结果去解决数学问题更关注些。其实,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他们才会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建立起自己的数学体系。教师在其中扮演助推作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情境中,体会数学的实际作用。
        2.选择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
        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通过给学生提供教学材料让学生进行学生,材料是否具有典型性决定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一位老师在上《负数》这一课时,课一开始,利用课件的形式呈现教室里和教室外学生利用温度计观测温度的两个场景。室内温度计显示12摄氏度,室外温度计还是显示12摄氏度。学生马上判断出这是冬天。接着教师提问:“都显示12℃,两处的温度一样吗?应该怎样表示呢?”此处教师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兴趣,引入负数,使学生初步感受产生负数的必要性。 
        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典型性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捕捉精彩细节,展现魅力课堂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堂中常会有一些“生成性资源”,它具有及时性,因此这需要每位教师关注学生,及时捕捉住这些资源。
        1. 尊重差异,绽放精彩
        在教学中,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制约,学生的差异被教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在课堂中要对他们更加关注。



        例如:在教学《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时,有位后进生也在认真地操作,操作完毕,他看了看老师,举了一半的手又放下,似乎又有些犹豫。此时教者立刻鼓励他来交流,回答完毕,老师由衷地赞扬了他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这让这位后进生欣喜异常。
        课堂教学中,后进生会不时发出一丝丝闪光点,如此例中“看了看老师,举了一半的手又放下”细节,教师就应该抓住并将它放大,利用真诚、适时地反馈,从情感方面激励学生,绽放精彩的课堂。
        2.挖掘亮点,延伸精彩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在互动中有时会无意生成新的亮点,他们虽难以调控,却能够增加教学的有效信息,有利于知识深化。【3】
        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中,设计了这样的习题: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插图中有7只鹅,10只鸭)学生用已有知识迅速求出了答案,然而此时有学生举手说:“我还知道养鹅的只数是鹅、鸭总数的十七分之七几。”师:“能跟大伙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问:“从他的发言中,大家还能知道什么?你们又是怎么想的?”
        生:养鸭的只数是鹅、鸭总数的几分之几?
        该习题本只是想让学生说出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没想到学生竟然考虑到家禽总数与鹅、鸭的关系,他们用自己的思想营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课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敏锐的发现学生身上显露的细节,耐心地引导,深入地挖掘,于细微处见精神,用细节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
        3. 善待错误,演绎精彩
        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失误或错误,其中有一部分错(失)误就是可利用资源,教师如果能敏锐地把握住这些并且稍加引导,便能帮助更多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下以《平均数问题》为例:
        三、反思教学细节,构建高效课堂
        细节决定成败,一堂课教学细节决定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应经常分析教学细节,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4】
        1.细节预设的可行性
        备课中,我们精心设计的细节,运用于课堂,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一位教师在上《认识四边形》一课时:一开始,教师选择了缺角长方形、凹四边形和一些不是很明显的四边形,让学生从中找出四边形,并概括出其特征。由于图形繁多,学生缺乏归类能力,很难一下子概括出四边形的特征。
        反思这节课,主要是教师向学生出示过多过杂的材料成为“课堂教学高效”的绊脚石。再次上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只留下了能反映四边形本质属性的图形:第一层次,只需要学生概括出“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的特点,第二层次则是针对“边是直的”这一特点提供相应的材料。这一次,教师对材料的选择上排除了非本质属性的干扰,缩短了学生发生现知识的时间,既培养了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也使学生容易记住知识。
        2.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习惯于做好充足的准备去直面一点准备都没有的学生,习惯于把学生的想法牢牢地抓在预想范围内。当我们精心设计的建立在学生“零认知”基础上的方案被打破时,为了将课堂教学继续实施下去,只能牺牲个别学生的“灵性”,想尽办法将学生往原路拉,并按照预设方案走完课堂,却不能好好利用生成性资源。【5】新课程下,课堂不再是教师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它是学生灵动思考体验的产物。作为教师,不能将学生束缚在课前设计的条条框框中,应当放下姿态倾听学生,敏锐捕捉学生跳跃思维,体会融洽的合作气氛,给予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和机会,将发现、探索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效运用错误资源,让课堂变成一个思维的碰撞场。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合理,更加精确,更富有智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善于发现细节,捕捉细节,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势必会多一些经典,少一些浮躁,课堂教学效益当然会不断提高。
        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有太多教学细节不被重视。而这些教学细节却总是与我们的教学息息相关,对这些教学细节的关注,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培养、整体素养的提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成灵动、鲜活的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去关注每一个课堂细节。
参考文献:
【1】陈力.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 [J]未来教学模式.2007.2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1.7.
【3】童子双.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与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M].2007.12.
【4】李晓红.课堂:细节决定成败. [J]数学世界.2001.3
【5】陈素平.《关注细节》温州教育教学研究学院.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