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常态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李黎
[导读] 自我国实施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教学逐渐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国内部分小学调整了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模式,尝试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效率,同时提高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的学习质量。

宜宾市翠屏区象鼻中心学校   李黎   644000

摘要:自我国实施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教学逐渐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国内部分小学调整了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模式,尝试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效率,同时提高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的学习质量。在新课标中,《统计与概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四大学习领域之一,从小学第一册就安排相关内容,由此可见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就此文章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常态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统计与概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统计与概率”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模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数据统计能力和画图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使他们运用客观数据分析问题、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判断,进而完善个人的思维方式,学会从更加多元、开放的角度看待问题。“数据分析观念”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视“统计与概率”教学、不断优化该模块的教学策略,不仅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还可以实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针对组织课堂活动难度相对较高等问题,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统计与概率板块的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小学学生而言,统计与概率课程的趣味性决定了该板块的学习质量与教学效率,为学生思维逻辑性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除此之外,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具备开放性思维及较高的教学能力。在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统计与概率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占比加大,因此应当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教学工作本身分析,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均与教师的培训工作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基于全新的教育背景,国内有85.3%的小学数学教师认为,新版教科书的普及导致教师无法正常实施课堂教学,且在普及应用过程中,其师资培训与往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导致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
        二、加强对教学内容中探究活动的锻炼,增强课堂互动的实效性
        通过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导学微视频,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对教学内容探究活动的训练,有效增强课堂互动的实效性。首先,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习题在课堂中展示,通过让学生成立学习合作小组、自主探究团队等让学生相互交流与沟通,加强课堂间的互动性,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其不能够解决的疑难杂症进行讲解,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出来,给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本身也是一种锻炼,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有助于记忆与理解,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稍微不足的学生来说,这种学习与交流方式也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与辅助,就能够很好地达成教学效果;最后,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问题,需要借助于层次教学法,让学生根据自身对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自身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探究与互动,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与能力提升。在翻转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前预备好相关的教学视频,若课后学生仍然对课堂知识存在疑问,还可以通过循环播放视频增强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有效增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基础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充分挖掘课程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针对一些学生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形式,大胆尝试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语言讲述与多媒体视频动画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树立积极、自信的学习态度,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进行“测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设计翻转课堂的微视频时,将尺子、卡片等学习辅助工具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加强对毫米、分米等测量单位的认识。通过聊天的形式导入课程内容“数学课本的厚度是多少米呢?”“如果不用尺子测量,我们怎么得到更加准确的数值呢?”“除了厘米、米、千米等测量单位外,你还听说过哪些测量单位?”等问题,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然后通过学习工具,让学生仔细观察与分析,各测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了基本的换算关系后再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总之,通过微课的讲解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简单地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增强教学效果。_
        四、结合实际生活,加强《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运用能力
        就《统计与概率》这部分教学内容而言,所学大多数内容源于学生实际生活,为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度,提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成效,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采取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应该善于为学生创造机会,将生活与教学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基于以上,在正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不断对身边情景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实践操作来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来掌握并理解所学知识,将原本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以生活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将生活中的知识以数学化的方式进行解答,从中感受《统计与概率》就是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知识,学会将此服务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进行《统计图》这部分的“条形统计图”部分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运用统计表、象形图对某地区某时间段的天气类型进行统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统计表与象形图两者结合起来,取其中的优势之处来创造更加先进、便利的统计图。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学会由原本的象形图演变至条形图。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判断以及预测的同时,抓住其中的思维点,以此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促使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结语
        教师在讲解“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时,要以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切入点,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坚持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原则,运用有效的引导策略辅助他们的学习和探究,以便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体验领悟知识内涵,同时将所学化为所用,在实践中融会贯通,继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恒,柏劲松.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实践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02):107-109.
[2]郑蕙.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新思路[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3):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