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然视角下的生命科学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李华芬
[导读] 幼儿园时期是孩子们自己接收外部信息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孩子们学习事物的第一个阶段,所以幼儿园教师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要从观察儿童的成长角度出发,不仅要给儿童讲授简单的教育,还要让儿童自然生命科学的规律。

深圳市光明区玉塘田明幼儿园  李华芬

摘要:幼儿园时期是孩子们自己接收外部信息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孩子们学习事物的第一个阶段,所以幼儿园教师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要从观察儿童的成长角度出发,不仅要给儿童讲授简单的教育,还要让儿童自然生命科学的规律。笔者就本文来探讨如何实施自然视角下的生命科学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自然视角;生命科学;实施策略
        幼儿园的生命活动应根据各个年龄段的儿童的实际生活来开展,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贴合儿童的实际生活,将儿童生活中的事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在幼儿园中,为幼儿打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让儿童亲自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感受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给予儿童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
        一、幼儿认知的特点与幼儿科学的学习
        1.儿童学习科学的认知特征
        学前儿童智力发展是人智力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3_4岁的儿童特别喜欢好奇好问,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性,但是他们这种好奇好问的认识过程也具有不稳定性,这个阶段的儿童感知受自我中心的影响,总是以他们自己的需求为目标来感知和认识世界,以自身结构和生活经验去理解事物与解释事物的科学现象。5_6岁的儿童已逐渐成熟,这个阶段表现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然而他们不在已自我为中心,也能初步的理解科学现象的因果关系。我们只有在充分的了解了幼儿认知特征的前提下,才能做好幼儿生命科学的实施策略。
        2.学习理论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科学》学科教育是幼儿的启蒙教育,教师要以儿童的动手操作为主,让他们亲自去感受,去体验科学的奇妙,这是顺利进行认知活动的前提,有助于儿童构建知识和经验,来培养儿童的良好的科学态度。
        二、生命科学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生命科学的内容是幼儿园《科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如植物的认识、动物的认识、人体的健康等各方面的内容,都属于幼儿园《学科》教育的内容;幼儿园等其他教学和互动游戏中也有关于动物和植物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
        2、大自然是儿童最好的教师,让儿童在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奥秘,感受世间万物的生生不息,这比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更有利于儿童们的理解和懂得,让儿童自己在大自然中去感悟,去发现,了解生命的律动,认识到生命是一个协调的统一整体。
        三、生命科学实施策略的思路
        1.贴近生活,用身边现象开展幼儿科学活动
        ①关注孩子们身边的事情
        幼儿年龄小,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事情的处理方式还没有积累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遇到的事情大多都是第一次遇到,各种各样的是对于他们来说都特别新奇,然而在对处理事物中也会获得成长,教师要抓住孩子们身边的事,关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将科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做到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②关注孩子感兴趣的内容
        幼儿年龄小,还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上课时自制力不坚定,喜欢东摇西摆。


这时就要教师找到儿童感兴趣的地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关注点极其容易被转移,所以,教师在进行科学探索时应抓住孩子们这一兴趣特点,选择有鲜明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
        ③关注孩子们适合学习的内容
        万千世界,无奇不有。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但不是每一种科学内容都适合幼儿学习。由于幼儿年龄下,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考逻辑较弱,不能和成人一样接受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科学内容时进行准确的分辨,选择出适合幼儿学习探索,易于幼儿接受的科学内容进行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分辨哪些科学内容具有学习探究的价值,适不适合当做学习材料进行教学。
        2、创造环境,让幼儿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儿童对外界的认知和了解是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的,当孩子们处在科学探究的环境当中,就有利于激发学生们探究的欲望,进而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知识。营造适合儿童学习的科学知识环境,创办吸引儿童主动参与的活动,是幼儿园发展科学教育必须遵守的准则。所以,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应主动创造适合科学探究的环境例如“自然区、少年宫、科学角”,这些环境都有利于儿童去自主探究,去探索知识,进而提升孩子们的探索能力。
        3、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自主探索
        ①对幼儿进行科学适当的引导
        将幼儿科学探索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当他们感受到自己可以去解决问题以后,得到教师的夸奖,吸引了老师的注意,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在幼儿园常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儿童往往想把积木搭的很高,到总是失败,这时教师可以在旁边进行引导和帮助,引导孩子如何做到将积木搭的更高更稳的办法,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孩子们的问题,又引导了孩子们如何去寻找解决方法。
        ②提高幼儿善于观察的能力
        在进行科学探索中,由于幼儿年龄小,并不会自主的去学习,这时需要教师在旁边进行引导,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去感受环境。让幼儿们自主的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可探索的问题。教师在旁边只是引导,切记不可主动帮助幼儿完成操作。应该让儿童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放开手脚,不要一味的以老师的操作演示代替儿童的亲自实践。无论如何,都应该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才能感受到科学的真正魅力,才能对科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③给予儿童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幼儿年龄小,心智尚未成熟,对于一些批评和责备并不能加以深思并改正。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劝导,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讲解,而不是责骂。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动孩子们的激情,事孩子们处于快乐的学习环境中,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更开心的投入到科学研究之旅,学习更多的知识。
        结束语:
        自然是最好的课堂,最好的教师。我们的幼儿教育应崇尚天性,崇尚自然,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下学习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以及科学经验。积累更多的知识,熏陶良好的情感,为以后小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前提和基础,让幼儿们喜欢学习,爱上学习,喜欢科学,爱上科学。在教百资源开发是,我们要注重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大自然环境中的教材,并开展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活动,让我们的教育更有魅力,让我们的儿童与自然同生长。
参考文献
[1]王镇文.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上海教育科研,2015(02)66-67
[2]金香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2(8):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