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赖文胜
[导读] “主题性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新课标强调出现阶段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的学习,而应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基于此,结合“相似论”、建构主义理论,笔者明确了主题性阅读研究的实践目标和方向。

福建省长汀县濯田中心学校  赖文胜

摘要:“主题性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新课标强调出现阶段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的学习,而应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基于此,结合“相似论”、建构主义理论,笔者明确了主题性阅读研究的实践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
        1整合课文,提炼主题
        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在主题单元下学习,学生会对该类型的文章有更为深刻的感悟。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就有利于课题开展中以语文教材为依托,根据教材编排体系,提炼单元阅读主题。但是,每个单元的课文只是在内容或思想意识上有相近或相似的地方,在文学体裁、写作方法等方面却存在许多不同。所以,教师应统观全册课文,结合语文教材编排体系的有利条件,根据中心思想、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文体的不同,抓准文章特色的集中点,对课文进行重写编排。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笔者将第四单元的《永远的白衣战士》和第七单元的《黄河的主人》都放到第三单元,因为这五篇课文都是写人叙事的文章,讴歌了忠于职守、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主题性阅读教学中,对于预习的要求十分严格。学生需要预习整个单元的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圈出不理解的生词,查找词义;画出能够体现单元主题的重点语句;在不理解的文段旁标出问题和看法;根据老师提示查找相关资料。
        2重点精讲,感读品悟
        重点课文精讲,感知品读深思,学生于“范文”的精讲指导、“普文”的合作探究、课外读物的拓展延伸中学会读书、善于读书。在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实践中,部分老师的思维容易走向一个极端,认为“不蔓不枝”的阅读教学必然是干瘪的、无味的、低效的,让手中的教材淪为一个“跳板”,只需在此驻足片刻,就直奔向了那个“广阔”天地。所以,教师应在一个单元中选出一至两篇文质兼美、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细致地品读、深思。一堂课后,让学生在方法上得到指导,于情感上得到启迪,主旨脉络更加清晰具体。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利用这些知识发挥自己的阅读能力去分析、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不应让自己细碎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作为课堂的主导,“授人以渔”之后,便是放手孩子自主学习单元中的其余较容易理解的文章。这样的做法同样符合伊瑟尔的“空白理论”———“文本给读者留下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读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发现文章潜在的奥秘,这也就是发掘意义的过程。”通过默读、圈点批注、感情朗读、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全文主旨这一模式,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切实有效的阅读实践中掌握读书的技能与方法同时,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整个课堂百花齐放,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发展。



        3结合主题,拓展阅读
        3.1拓展式阅读。结合阅读主题,可以将这一类型的文章或小说推荐给学生阅读。比如《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这两篇课文,其对动物的神态、动作、发生的故事刻画得惟妙惟肖,讴歌了动物之间团结勇敢、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敢于与命运搏斗的精神,谱出一曲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结合主题,笔者向学生推荐了沈石溪动物系列小说,师生共读《红奶羊》、《一只猎雕的遭遇》,让学生对动物之间最为直接而又纯洁高尚的情感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在精神品格上得到启迪和升华。
        3.2补充式阅读。课文受到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详细介绍,这就需要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适时适度地填补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内容,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由于学生对于林则徐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对鸦片带给华夏民族在身体和精神上的侵害、对国家积贫积弱饱受列强凌辱等等灰暗的历史知之甚少,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走进这段历史,读懂这段历史,真切地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带给整个中国巨大的历史意义呢?在这个时候,笔者引导学生课下查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分享,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鸦片带给华夏民族在身体和精神上的侵害,国家积贫积弱让华夏子孙饱受列强凌辱……当学生交流这段历史时,无不饱含着对向中国倾销鸦片的外国商人的愤恨,对腐败软弱的政府的怒其不争,对处于水深火热的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3.3嵌入式阅读。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长篇小说的节选,如五年级上册中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即选自《水浒传》。在课文教学时,侧重于透过语言文字,品析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授予方法后,笔者带领学生通读《水浒传》整部小说,着重品味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艺术将位梁山好汉刻画的性格鲜明、惟妙惟肖;再由性格联系到人物不同的命运,探究做人的真谛。这次阅读的尝试,不仅带领学生读完了整部小说,更激发了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的浓厚兴趣。趁着这股劲头,笔者们班的学生在一个月内通读了《三国演义》,收获颇丰。
        4多样活动,营造氛围
        4.1每天早上五分钟的阅读分享时间,按小组顺序每天一个同学上台分享他的读书心得。读书心得内涵丰富,可以背诵自己头天看到的精彩句段,也可以发表自己对于书中某个人物或某段故事情节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向同学介绍自己从书中了解到的最新知识……
        4.2表演课本剧。表演也是学生对文本的一种解读。为了能够演好一个剧,他们往往更需要去查阅很多相关资料,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习惯、说话方式等等,如果剧本是一部小说中故事的节选,他们更需要通读整部小说,研究人物的性格命运,熟知人物的所思所想,才能演好人物、演好整个故事。比如本学期笔者开展了“上下五千年———历史剧表演”,学生自己读书选材、自己编剧本、自己根据故事所处时代要求寻找道具,甚至查看相关影视资料学习古代人物的走姿、坐姿,说话的语气、语调、手势。学生的阅读面不仅更广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能力也更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卢澜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2]蒋独见文学的自主阅读及教学目标取向[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