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布艺特色教学课堂中融入循环利用理念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黄东明
[导读] 布艺文化我国代代相传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在小学布艺特色教学课堂融入循环利用的理念,不但能够增强现阶段小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还能够提升他们变废为宝素养的形成。由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对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变废为宝”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循环利用理念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广西南宁市民主路小学青环路校区  黄东明

摘要:布艺文化我国代代相传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在小学布艺特色教学课堂融入循环利用的理念,不但能够增强现阶段小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还能够提升他们变废为宝素养的形成。由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对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变废为宝”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循环利用理念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小学教育;布艺特色教学;循环利用理念;策略建议
        引言:随着新课的到来,现代教育中明确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老师在日常教育中不能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对学生品行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培育。布艺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当布艺特色教育与循环利用理念的结合,为小学生素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小学布艺特色教学课堂中融入循环利用理念的必要性
        1. 能够促进对小学生思想品行的培育
        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行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同时循环利用理念的渗入,能够增强他们的节约意识,小学老师应该将这方面的教育融入到小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循环利用理念的渗透,才能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理解变废为宝的重要意义。
        2.拓宽小学生的知识层面
        当代小学生的教育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应该培养他们对各领域知识层面的了解。小学阶段是学生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老师要利用好这个成长的重点期,在传授基本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他们思维的高效发展,让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面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3.能够促进日常授课中老师与学生的交流
        老师只有增加与学生间的交流机会,才能为他们营建一个人性化的课堂环境。教师要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明白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接纳他们,为他们创建趣味性、人性化的课堂氛围的同时注重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而布艺特色教学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学生因为好奇心理促使他们不断向老师提出新的问题,从而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4.促进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传统布艺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幼儿通过在传统布艺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促使自身不断完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
        5.能够促进小学生循环利用理念的养成
        现在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造成很多自然资源浪费,因此,从小引导学生树立循环利用的观念势在必行。培养学生循环利用能够节能减排,减轻家庭已经社会负担,同时也能够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出自身的力量。
        二、在布艺特色教学课堂中融入循环利用理念的策略建议
        1.利用废弃布品制作工艺品
        老师应该日常教学中多引导学生用废弃布品制作工艺品,只有让他们切身实际地感受到变废为宝的过程,才能不断强化他们变废为宝理念的形成。


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他们利用家里的废弃衣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一件工艺品作为感恩父母的礼物,或者可以让学生将布艺材料带到学校,在课堂上由老师手把手的教学。
        2.任教老师以身作则
        老师作为和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角色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对循环利用理念的重视程度。想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循环利用理念,不能单单依靠课本教材,还需要任课教师勉励自身,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领头形象。任教老师衣着应该简单大气,不能太过华丽,更不能更换频繁,老师要引导学生将重心放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素养,而不是衣着打扮上。                                                    3.组织小学生参加环保的相关活动
        学校教育应该将素材讲解和实践研究相结合,学生们通过对课本素材的学习对布艺知识和循环利用理念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组织他们参加环保相关的活动可以让他们对课本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具象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全面落实循环利用的理念,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给他们布置活动后的作业,引导他们写出参观后的内心感受,便于他们进一步加强循环利用理念素养。
        4.任课老师讲课方式诙谐幽默
        如果老师能够提升语言的魅力,合理地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来为学生讲解布艺特色内容各循环利用的理念,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力,就能激发出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具有感染力的,老师将死板的教材知识用趣味性语言表达出来,能够引导孩子们在欢愉的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学习。与此同时,任课老师在上课时要学会捕捉学生的内心想法,在讲述中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语气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5.校园组织闲置买卖会
        老师让学生将家中闲置物品带到学校进行买卖,一方面能够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提升自身对循环利用理念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们养成正确的金钱观。
        5.全面运用各类趣味性教学措施
        老师要充分为学生营造趣味性课堂,老师在日常讲习中可以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将原本枯燥的布艺知识点生动形象的为学生呈现出来。比如,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布艺特色教学,在课堂上播放相关教育视频,一方面提升自身的讲习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孩子对循环利用理念的认知。新课改侧重于学生前途发展,从而布艺特色教学课程的教育也该革故鼎新。老师在日常讲习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才能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日常生活所映射的书本内容。
        结束语:总而言之,当代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以供老师教学,提高学生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是道阻且长的一段路。运用布艺教学和循环理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需要老师付出相当大的时间和耐心,积极探索革故鼎新,用科学的方法全面促进现阶段学生对传统布艺文化的认同感和循环利用理念的实践。从而,老师要更全面的探寻布艺文化教育相关的模式,并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推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慧.浅谈小学布艺特色教学的困惑及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0(10).
[2]陈峰.新课程背景下学布艺特色教学实施中与循环利用理念融合的问题解决[J].课程·教材·教法,2015(11).
[3]房克.基于新课改政策下的小学布艺特色教学改进与创新[J].新校园(中旬),201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